引言
周宁县泗桥乡,一个地处闽东的偏远山村,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的乡村治理和环境整治措施,实现了从“脏乱差”到“美丽宜居”的华丽转变。本文将深入剖析周宁泗桥乡村蝶变背后的美丽密码,揭示其成功经验。
一、环境整治:从“脏乱差”到“美丽宜居”
- 治水改厕:泗桥乡实施治水改厕项目,改善了农村生活污水和厕所问题,提升了村民生活质量。
- 房屋外立面改造:对村庄房屋进行外立面改造,统一色调,提升村庄整体美观度。
- 主街道改造提升:对主街道进行改造,拓宽道路,改善交通条件,提升村庄形象。
- 垃圾分类治理:实施垃圾分类,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改善村庄环境卫生。
二、村民参与: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 建立“十五三一”联户帮带机制:通过党员带头,网格化管理,激发村民参与热情。
- 按月评分,分发奖励:对积极参与村庄治理的村民进行奖励,巩固治理成果。
- 村民自荐监督员:村民自发担任监督员,共同维护村庄环境。
三、产业振兴:从“单一农业”到“农旅融合发展”
- 打造特色农业基地:发展高山杜鹃、翠冠梨、水蜜桃、猕猴桃等特色农业,增加村民收入。
- 发展乡村旅游:依托自然风光和农业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增收。
- 生态富民:通过生态保护和农业发展,实现村民增收致富。
四、政策支持:从“无经费”到“专项经费”
- 统筹专项经费:周宁县投入逾1亿元专项经费,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 撬动民间投资:通过政策引导,撬动近3000万元民间投资,助力乡村治理。
- 国家三部委典型范例:泗桥乡农村厕所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模式被国家三部委确立为典型范例,全国推广。
五、结语
周宁泗桥乡村蝶变背后的美丽密码,在于坚持环境整治、村民参与、产业振兴和政策支持。通过这些措施,泗桥乡实现了从“脏乱差”到“美丽宜居”的华丽转变,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