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新农村医疗报销制度作为我国农村居民医疗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减轻农民医疗负担、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新农村医疗报销的相关内容,并提供一份详细的目录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报销范围、比例及流程。
一、报销范围
1. 住院报销
- 药品费用:参考本省的药品报销目录,目录内药品可报销。
- 检查费用:包括B超、心电图、化验费、CT、核磁共振等辅助检查项目。
- 治疗费用:包括手术费、理疗、针灸等治疗费用。
- 护理费用:住院期间的护理费用。
- 住院费用:包括床位费、护理费等。
2. 门诊报销
- 药品费用:村卫生室及村中心卫生室就诊报销60%,每次就诊处方药费限额10元;镇卫生院就诊报销40%,每次就诊处方药费限额100元。
- 检查费用:包括B超、心电图、化验费等。
- 治疗费用:包括注射费、输液费、清创缝合费、针灸火罐费等。
3. 特殊病种报销
- 恶性肿瘤放化疗
- 重症尿毒症透析治疗
- 组织器官移植后抗排异治疗
- 失代偿期肝硬化
- 再生障碍性贫血
-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精神病
- 血友病
- 肺结核病
- 苯丙酮尿症(10岁以内)
- 儿童孤独症
二、报销比例
1. 住院报销比例
- 乡镇卫生院:300元以下报销30%,300元(不含)以上2000元以下报销70%,2000元(不含)以上报销50%。
- 二级医院:300元以下报销30%,300元(不含)以上报销60%。
- 三级医院:300元以下报销30%,300元(不含)以上报销50%。
2. 门诊报销比例
- 村卫生室及村中心卫生室:60%。
- 镇卫生院:40%。
- 二级医院:30%。
- 三级医院:20%。
3. 特殊病种报销比例
- 参照当地政府公布的标准执行。
三、报销流程
1. 住院报销
- 出院后,将住院发票、出院记录、费用清单、转诊证明及身份证复印件或户籍证明提交至乡镇合管所。
- 合管所审核后,集中统一送交市农保业务管理中心。
- 农保业务管理中心审核后,将报销款项打入参保人员账户。
2. 门诊报销
- 将门诊发票、费用清单、处方等提交至就诊医院。
- 医院审核后,将报销款项打入参保人员账户。
四、目录表
序号 | 报销项目 | 报销比例 | 备注 |
---|---|---|---|
1 | 药品费用 | 参考目录 | 目录内药品可报销 |
2 | 检查费用 | 参照标准 | 包括B超、心电图、化验费、CT、核磁共振等 |
3 | 治疗费用 | 参照标准 | 包括手术费、理疗、针灸等 |
4 | 护理费用 | 参照标准 | 住院期间的护理费用 |
5 | 住院费用 | 参照标准 | 包括床位费、护理费等 |
6 | 门诊药品费用 | 60% | 村卫生室及村中心卫生室 |
7 | 门诊检查费用 | 40% | 镇卫生院 |
8 | 门诊治疗费用 | 30% | 二级医院 |
9 | 门诊治疗费用 | 20% | 三级医院 |
10 | 特殊病种费用 | 参照标准 | 参照当地政府公布的标准执行 |
结语
新农村医疗报销制度为农村居民提供了重要的医疗保障,通过了解报销范围、比例及流程,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对医疗报销的认识,减轻医疗负担。希望本文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