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天柱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本文将深入剖析天柱县的乡村振兴模式,探讨其在党建引领、产业带动、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创新举措,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
党组织建设
天柱县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强化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实施“党建+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增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夯实党建工作基础的良性循环。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天柱县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将基层党建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结合起来,各村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头雁”作用,统筹整合相关扶持资金和强农惠农政策,结合村情,统筹布局产业发展,制定发展规划,建立长效机制,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产业带动,拓宽增收渠道
特色产业发展
天柱县根据自身资源禀赋,重点打造油茶、中药材、土鸡、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产业带动、资产经营、项目扶持等方式,培植企业,引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发展新型示范社、龙头企业,实现产业增效、集体收益、农户增收。
产业链延伸
天柱县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新模式,由村办专业合作社牵头与产业化龙头企业签订农业订单,农户实施种植、企业进行收购,合作社按比例提取抽成,实现产业增效、集体收益、农户增收。
社会治理,提升乡村文明
合约食堂治理模式
天柱县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积极探索推广“合约食堂”治理模式。将合约食堂纳入村规民约,充分利用农村闲置场所和资产,整合各方资源,落实合约食堂资金保障。通过将村内红白喜事集中到合约食堂办理,引导群众遏制滥办酒席,有效解决群众盲目跟风、相互攀比的风气。
民族团结食堂助力乡村振兴
天柱县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创建为抓手,依托成熟的食堂模式,拓展合约食堂在民族团结、旅游、文化、培训学习中的新功能。通过举办各类培训、民族文化活动,接待旅游团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总结
天柱县在乡村振兴道路上,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带动、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创新举措,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其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乡村振兴事业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