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趣投网 > 数码产品 > 正文

冷记忆 网络正在改写我们的思维?

导语:网瘾不是新话题。关于互联网对人类影响的最新话题是——互联网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哈佛商业评论》前执行编辑尼古拉斯·卡尔在他的畅销书《浅薄》中指出,“互联网正在把我们变成像高速数据处理器一样的机器人,失去我们以前的大脑”。这引发了美国关于互联网如何改变人类思维的广泛讨论,引起了109位哲学家、神经生物学家和

网瘾不是新话题。关于互联网对人类影响的最新话题是——互联网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哈佛商业评论》前执行编辑尼古拉斯·卡尔在他的畅销书《浅薄》中指出,“互联网正在把我们变成像高速数据处理器一样的机器人,失去我们以前的大脑”。这引发了美国关于互联网如何改变人类思维的广泛讨论,引起了109位哲学家、神经生物学家和其他领域学者的激烈辩论。美国科技作家玛吉·杰克逊写了一本书,名叫《分心:注意力的分散和黑暗时代的到来》。他认为人类很可能变成半人半机,因为我们被各种信息吸引,总是处于一种分心的状态。他甚至认为,互联网造成的分心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

此前,深圳互联网媒体协会发布了《2010年深圳互联网应用与网络媒体发展研究报告》,声称深圳互联网用户数量已达6。9.85亿,网民普及率达到78 .34%。换句话说,深圳近80%的人上网。信息长期超载,人类不得不更新大脑运行模式来适应这种快速移动的节奏。有些人甚至得出结论,互联网把我们变成了一个新的种族。我们以为是刷微博,刷豆瓣,刷贴吧,其实刷的很可能是我们的大脑。想一想,你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有没有被互联网改写过?

注意力不集中、半心半意、思维趋同、肤浅、道德底线较低、创新能力减弱、急躁、口味重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都与海量信息的冲击有关。更令人担忧的是,我们已经逐渐适应甚至“享受”了海量信息中播放flash的状态,有必要对这种倾向进行反思。网络只是一个工具,不应该是人类思维的设计者。

随时更新的信息让我们经常分心

有专家说,互联网让我们从信息的农耕时代转换到了狩猎时代。打猎?不错,但是要明确一点,信息不是猎物,我们才是。我们不断受到信息化浪潮的冲击,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中,时刻担心错过任何消息;我们在微博、MSN、QQ上不断前行,似乎与时俱进,希望超越时代。其实我们只是信息时代的标准产品。还是《浅薄》的作者,尼古拉斯·卡尔已经够残忍了。他直接说:“在机器的世界里,我们是机器的性器官。”

人类发明了网络,网络发明了新人类

我们报社曾经策划过一个“七天给你手机而不是手机”的活动,报名的趋势风起云涌。很多人说:“不是我七天不需要电脑。”不用手机也可以QQ,MSN,邮件...你怕什么?在一项大规模调查中,在“一个月不上网”和“一个月不做爱”的选择中,超过一半的受访者选择了后者。“可以戒食,但戒不掉互联网”——很多人已经证明了自己对互联网的终身忠诚。

对互联网的依赖不再是一个新话题,但是依赖的程度总是超乎你的想象。前一段时间,《2010年全球互联网发展报告》公布,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为19.7亿。换句话说,地球上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网民。这与中国内部的比例是一致的:在中国13.3亿人口中,有4.5亿互联网用户,三分之一的中国人是互联网用户。此前,深圳市互联网媒体协会发布了《2010年深圳互联网应用与网络媒体发展研究报告》,称深圳网民数量达到698.5万,网民普及率达到78.34%,也就是说超过80%的人上网。网民每天面对的是怎样的信息?根据《全球互联网发展报告》,截至2010年12月底,全球有2.55亿网站和18.8亿电子邮件用户,平均每天发送2940亿封电子邮件,其中89.1%是垃圾邮件。

根据美国最近的一项研究,一个美国人每天接收大约34GB的信息,这是11万个英语单词的信息量,相当于计算机硬盘存储量的1/5。心理学家认为,人脑一生只能处理1730亿字节的信息,相当于173GB左右。根据这种计算,美国人现在每天收到的信息只有他们能处理的1/6。

“互联网正在把我们变成像高速数据处理器一样的机器人,失去我们以前的大脑。”《哈佛商业评论》前执行编辑尼古拉斯·卡尔在他的畅销书《浅薄》中指出,他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谷歌让我们变傻了吗?”,两者都引发了美国知识分子对互联网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深刻反思。

尼古拉斯·卡尔担心的是,因为互联网,我们逐渐失去了深度阅读的能力,没有耐心去深入思考,被碎片切割。“我们失去了《战争与和平》,失去了羊皮圣经,失去了报刊杂志,失去了托尔斯泰的头脑,而人类正在失去大脑。”

“网瘾已经过时了,很少有人提起,因为它不像没有网瘾的现代人。连我爸妈都厌倦了每天在电脑前下棋炒股。反正我生活的主旋律是上网,但工作就像兼职。除了睡觉,有一天在电脑上花了十几个小时,还有微博、Q群、论坛、豆瓣、天涯社区、辛凯等多个任务。人人网。我不能错过任何爆发点。我一直在升级我的电脑,以便在不影响网络速度的情况下同时启动多个任务。每当有人出来说话,都有提示告诉我有新的趋势,生活就像被无数的对话框分割。其他时候,万不得已是上不了网的。我也会用iPhone,一直刷微博,逛天涯社区,看看轶事百科,浏览网络小说……”企业宣传者允许承认他们是一个标准的网络新人。“其实我也意识到,这种持续的网络状态对我的工作效率、知识更新、思维深度都有很大的影响,但另一方面,我又渴望随时更新的信息,哪怕大部分信息都是垃圾。有时候我也很迷茫。我们是在上网还是在上网?”

在豆瓣上,“我又浪费了一天”和“拖延组”有很多类似的表达。中心思想是“一上网就做不成任何生意”,但同时大家都适应甚至“享受”了海量信息中玩flash的感觉。我们以为是刷微博,刷豆瓣,刷贴吧,其实刷的很可能是我们的大脑。想一想,你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有没有被互联网改写过?

更重要的是,我们这一代还在被改写的过程中,人类的下一代已经基本被改写了。“进化”是一个可以无障碍适应网络的新人类。他们不再纠结于打字代替书写是否失去了汉字的美,不再迷茫于情书传递和网络表达哪个更浪漫,不再后悔电子阅读不能带来纸质印刷品带来的触摸和神圣,也不会在意自己的思维像生日蛋糕一样被切成碎片...

“互联网让我们变得更聪明”可能只是一种错觉

美国科技作家玛吉·杰克逊在《商业周刊》上发表文章,讨论“分心”已经成为网络生存的主流状态。他说普通工作人员的注意力跨度只有麻雀那么大。大约三分钟后,隔间里的工作人员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做些别的事情,比如接电话、查收邮件、回复短信、点视频或者在Facebook上发布有趣的事情。他甚至把这种现象提到了国家发展的高度:不断分心是美国信息经济的关键。

其实,分心只是互联网对我们思维方式的一种修改的内容。没有必要在“互联网让人变傻”这句话后面加问号。对此有疑问吗?看微博,都是废话;书市里,傻逼横行;电视剧、村舍、脑残是主流;电影?更不用说,让人觉得智商就像一个冷冰冰的笑话。”一位传媒行业的老手做了一个粗鲁的结论:“看看现在人们都在关注什么。看了芒果台脑残剧《宫》和网络上很流行的抄袭剧《爱情公寓》,90后的你不还在看韩剧《宫》和《我的公主》,以为韩国有皇族吗?我们这一代人还是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的。毕竟网络已经很久不流行了,下一代的思维方式是被网络进一步格式化的。它沉重、嗜血、肤浅、浮躁...这些问题只会加剧。"

正如尼古拉斯·卡尔所写的:“互联网正在切断我集中注意力和冥想的能力,我的大脑现在期望获得信息,就像互联网传播信息一样——快速移动的粒子流。我曾经像一个潜水者一样潜入文字的海洋。现在我正驾驶着水上摩托艇行驶在文字的海洋上。”你看,我们都开发了思维“跑酷”特技,不停地在信息上跳跃、穿梭和跳跃。看起来真的很帅,但本质上呢?三心二意,思维趋同,浅薄,道德底线较低,创新能力减弱,智商受损,急躁,重品味...这些特点都离不开网络。互联网的“恶”在于,它制造了很多诱惑——给一只山羊很多钱去惹漂亮女孩生气。这不是考验人性吗?人性的本质是,除了诱惑,一切都可以抵御。

但是,也有人反对,说互联网没有让我们变傻。我们每天浏览大量的信息,对世界的认知广度大大提高,范围越来越广...其实这才是互联网带来的最大危险。我们基本上已经放弃了自省,甚至陷入了“天文地理都懂,很多诸葛亮都埋伏在网上”的错觉。

“我不会因为一天24小时挂在网上就觉得自己很蠢或者肤浅。我的信息更新有多快?再说说电影。我没见过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3D肉蒲团》不是情色片,而是恐怖片《战国》是一个煤老板为一个女演员创作的个人宣传片。韩寒没有发过博文说这是爱情的代价;再说说书。‘伟大作品’和‘肠子’的味道曾经让几十个外国人昏了过去。”你学不到海底捞”和张海底捞送上山外卖的微博图片是和谐的;至于微博,我没错过什么热点……”来自外企的白领张西有代表性的观点,很多人认为自己掌握了很多信息,离“深刻”不远了。但问题是,如果你试图和她深入讨论这些话题中的任何一个,都会被屏蔽,因为她脑子里只有信息片段的一瞥——一切都可以稍微讨论一下,没有什么可以深入讨论,这就是所谓的变聪明吗?

这种自负是网络带来的更深层次的负面影响,我们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认知是有偏差的。心理学家利昂·罗森布莱特(Leon Rozenblit)和弗兰克·凯尔(Frank Kyle)发现,人们经常受到一种知识错觉的影响:“把表面的熟悉误认为深刻的理解。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可用,这种熟悉的感觉会增长,知识的幻觉也会增长。能够随时获取大量的数据会欺骗我们,让我们把可以快速获取的知识误认为是已经拥有并且可以使用的知识。而如果这种错觉导致我们忽视了对真实知识的获取,那么我们作为个体最终会变得愚蠢。”

同时打开多个窗口,处理多个任务,和几个对象聊天...这也让我们陷入了另一种错觉。我是如此强大和聪明,以至于我可以同时做这么多事情——我们认为我们在关注和处理更多的信息,但事实上我们不是。你只做这件事2分钟,然后再换另一件事3分钟。在同一段时间里,你甚至没有处理好。

我们高估了海量信息的正能量,高估了自己的认知水平,放弃了对深度思考的渴求,这可能是网络带来的最大危险。

网络改写思维的分心

开5个窗口同时看3个视频很正常

能够同时切换几个不同的话题,在几个行为中跳跃同步,广告策划人曾静曾经认为这证明了思维的强大,但最近她隐约怀疑自己的状态是不是有点过了。她不能10分钟只浏览一个网页,必须同时打开5到8个网页,随时在它们之间切换;她不能为了看一部视频电影就忍受2个小时,但必须同时打开至少3个视频,随时暂停;刚看完网络小说的第三章,等着打开另一部小说的第一章是一种自然的习惯。即使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电视也得开着,她也不会因为在看微博而忘记换台。总之,只要她面前有一台电脑,她就不能专心做一件事。

做一件事的时候,思维总是被其他想法占据,注意力也随之变化,很难集中精力做一件事。

香港企业的网络经理Rod承认,他至少花了30%的时间在打开和关闭以及重新打开各个页面的反思动作上。这些听起来都很熟悉。如果你告诉医生,他会说,恐怕他们已经出现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症状,这是一种强迫症。

一个英国笑话是这样的:“我收到老板的邮件:摩根先生,很抱歉通知你,虽然公司可以接受你有注意力缺陷障碍,但我担心你缺乏创造力,所以请你周三来公司打包你的东西。真心希望你没事。然后我突然发现,OK真的像一个靠边站的人。”

到底是基因还是环境是多动症的主要致病因素,目前还没有定论。显然,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这种环境迟早会改变基因,以目前人的网络生存的实力。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儿科杂志》上报告说,与较少看电视和玩电脑的同龄人相比,长时间看电视和玩电脑的中学生患注意力缺陷障碍的风险约为两倍。彼得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olumbia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前新闻副总裁赫福德(Herford)也表示,由于大多数未成年人喜欢观看MTV等屏幕翻转频率极快的节目,他们容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注意力缩短。

ADHD已经成为几乎所有快餐文化的伴生物,因为后者的本质是通过方便的形式将浓缩的内容快速植入大脑。曾经的电视,现在加上电脑,无非是通过视频和音频影响思维,不断导致思维的简单化和扁平化。屏幕最大的特点就是镜头的变化。问一个做电视的人就知道了。

深思和认真读书属于古代?

互联网的优势很明显,但我们通常停留在网络游戏、色情网站等领域。,不要从另一个角度去探究互联网对我们思维方式的修改。海量的信息真的很丰富,但是罗马哲学家塞内卡2000年前就说过“去哪里就是去哪里”。我们认为海量的信息增加了各种可能性,潜水海阔天空鸟飞。写了《送你一颗子弹》的刘玉说,你怎么知道鱼噎海不宽,鸟落天高?

在网上改写思维的急躁

一个1分钟的视频和一篇140字以上的文章太长了

“如果一部电影没有在第三分钟爆炸,如果一部小说没有在三章中展示它的包袱,如果文章超过300字,没有分段,那么就不值得花时间在上面。”自由撰稿人米兔承认,他是一名中国人,正如《新周刊》所描述的那样,他被按下了快进键。

在互联网上,F5是第一个把不耐烦的人的电脑键盘磨坏的,第一个学会用的是快捷键,还得庆幸自己抢到了沙发。他们总是在催促。在购物网站上,卖家催促买家赶快付款。3天没收到货,买家会生气;视频网站上百万条消息其实只有一个意思:什么时候更新?每一个聊天对话框都是战场,打字稍微慢一点,几行问号感叹号呼啸而过;最后我放弃了打字,直接发语音信息,玩了TalkBox。

在他们的理想中,最好所有的新闻都能在140字以内解决。其实只要有标题,都是标题党。银行经理钟鸣说,不要谈论文字。他甚至觉得一分钟的视频太长了,所以愿意看图片。22岁的蓝精灵严肃地问:有了微博,还有人需要看报纸吗?她说她觉得网上效率最高的是段子和语录,短小精悍,容易传播。急于获取更多信息的意思似乎是为了向别人炫耀:我来过,我见过,我知道,你知道吗?然而,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网络感知元件实际上都在为此目的提供服务。

于是我又回到了选择的问题,因为互联网提供了那么多选择。比涨潮还快,每一秒都在更新交替的信息,制造时间悖论。为了不错过最有价值最显眼的信息,为了不把时间浪费在最有意义的事情上,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做选择。急躁,抓住每一分钟,缺乏耐心,分心和拖延。我们的焦虑,表面上是为了省心,为节省时间做打算,但实际上,就像美国传教士亚瑟·亨·史密斯所说的,中国人对时间的漠视,体现在他们的努力上,他们不停地工作,实际上是在不断地浪费时间。

《连线》杂志曾刊登过张文的一篇文章,题为《让我们疯狂的33件事》。复印机、打印机、电话和电脑都包含在会让我们焦虑的东西列表中。这些东西最初是为了让生活更方便而发明的,但最终却让人更不耐烦。

自助治疗

每天读一张光盘和一篇长文章

甄宓,企业宣传人员

我发现自己玩的时候好着急好焦虑,总是怕浪费时间,总是不耐烦。而且做生意变得极其缓慢,所以我必须训练自己长期专注于一件事。

看DVD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会选择口碑好,营养好的电影,选一批,放在豆瓣的电影名单上看,每天看一张DVD,一边看一边不许自己做别的,从头到尾专心看。很多电影刚开始真的很无聊,但如果我忍了,总会找到爆发点。就连我看完《国王的演讲》都没拉一枪。

看完电影,我会去豆瓣,坚持看影评,哪怕是3000字的长文——听起来不能叫培训,但你要知道,对于互联网急躁症患者来说,根本不按快进键看一张碟片,一篇长文不漏一个字,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心理学家不是说,再难,只要坚持2周就会成为习惯吗?现在我可以慢慢接受耗时的事情,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在网络上乱撞。

网络重写思维的浅薄

不去思考,不去记忆,不去创新,这是一个普遍的习惯

我们的思路是和数码产品一起发起轻薄大赛。你最后一次静下心来深入思考一个问题,深入读一本书,认真交谈是什么时候?

早在去年年初,微博刚刚兴起。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社会学教授于长江提醒我们,我们的思维可能会被微博切成碎片,失去深层思考的功能。这个预测现在基本实现了。我们不仅缺乏深入思考的能力,还切断了这种需求。我们甚至认为深度已经是文物,应该放在博物馆里。“用网络代替内存,从而绕过巩固内存的内部过程,我们将面临被切掉空大脑的风险。”尼古拉斯·卡尔在《浅薄》中说。

“用搜索引擎,还要知识?百度知道,我不需要知道。如果百度搜索不到,我一般也不在乎。”艾米是一名大学生,她以缺乏理解为荣。的确,互联网的知识存储功能助长了我们的惰性,让一些人认为不仅知识的记忆是不必要的,理解也是可有可无的。所以我们简单的用浅浏览代替了深阅读——浅阅读不仅加强了我们的反射能力和视觉处理能力,也丧失了我们的深度思考和创造能力。文学评论家、美国人斯文·伯克特认为,计算机等电子媒体正在摧毁人们“深度阅读”的能力。因为电子设备的普及,他的学生已经习惯了略读和扫描,再也不能像自己一样沉浸在一本小说里。

连知识圈都失去了长时间阅读的习惯。英国“钱钟书”大卫·洛奇发明了羞辱游戏。学者们利用酒来讲述他们没有读过的经典。获胜者是一位英国文学教授,他承认自己从未读过《哈姆雷特》。梁文道在他的《读者》一书中讲了这段话,说他读了《人生与命运》,告诉大家那是斯大林时期的《战争与和平》,但实际上他从未读过《战争与和平》。有网友说:“没读过《战争与和平》很正常。谁愿意花十几个小时啃这么大的故事?这段时间能浏览多少页,看多少冷笑话?看书太划算了。”

在采访中,很多人承认金庸或者亦舒是最后一个认真读的纸质书,长长的网书可以忍受幻想,穿越,浪漫。一家出版社的资深编辑告诉《南方记者》说,坦白说,健康书和成功的学习是现在图书市场的畅销书,稍微深刻一点就能卖出2万本,简直是奇迹。

当然,浅浏览更能适应这个浮躁功利的时代。我们被网络异化为简单的信号处理器,各种混沌信息在我们短暂的记忆中闪现。但是我们越来越不注意品味和消化信息。不思考,不记忆,不创新——这三种不习惯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趋势。其中最后一个挺可怕的,思维的趋同是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巨大伤害——“搞笑漫画日和”大行其道,大家都在“给力”“我去”。当人们以咆哮的方式说话时,他们必须“伤害”和“有木头”。网络的初衷是为了展现多样性,但其实我们的表达方式是进一步统一的,个性化的表达还是很少见的。

当然,我们不是说要取消网络,而是说不要让网络剥夺我们的深刻可能性。尼古拉斯·卡尔说:“我不鼓励人们放弃他们的电脑或者把自己与互联网隔离开来。我鼓励人们在使用数字媒体时更加严格地控制自己。定期关掉电脑,练习深度思考很重要——如果你珍惜深度思考的话。”

自助治疗

每周至少有两天是勒德分子

米萌,专栏作家

伍迪·艾伦是世界上最聪明、最尴尬、最刻薄的老人,他说:“我没有电脑,也不知道怎么用。”冯内古特,一个同样更聪明、更卑鄙、更卑鄙的老头,简直成了一个该死的勒德分子,讨厌一切科学发明,却随便扔了一句话,比微博上的一万块垃圾都强。

是的,玩互联网很酷,但是不玩互联网很有趣。是不是更高级酷?

每周至少选择两天远离网络,关掉手机的3G功能,不仅让你活得更环保,还能保护自己不受信息污染的损害。离开互联网后,我最想做的就是看书。我以为我4个小时认真看完一本书很正常,但周围人都说快得不可思议——如果不能怪自己太聪明,只能怪大家注意力不集中。

我一直相信梁文道所提倡的,强迫自己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情,比如看无聊的书。鲍德里亚的《冷记忆》真的很冷。一共五份,我逼着自己一个字一个字看。以前喜欢看哲学书或者纯理论的历史书,但是看不了严肃小说。《Solo》的作者火蜥蜴给我推荐了一个小说列表,包括楚门·卡波特的《冷血》和胡里奥的《所有的火都归一》等。当我看着它的时候,我发现叙事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技术。现在一周有两天的时间呆在一个隔离的空房间里,没有电脑,没有手机,至少要认真读两三本书,认真写读书笔记——为什么?为了不变得更蠢。

label . prefield { PADDING-RIGHT:2px;显示:内嵌块;PADDING-LEft:2px;PADDING-BOTTOM:0px;MARGIN:0.6em 0px 0px;;WIDTH:表达式;PADDING-TOP:0px;最小宽度:10.5微米。errMsg {颜色:红色;显示:内嵌;}.errFld {边框颜色:红色;}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趣投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qthbsb.com/shuma/643732.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掌机 骨灰玩家晒珍藏 讲述你不知道的掌机屏幕进化史 下一篇: 中国黄金有几只股票 中国黄金有几只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