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性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息息相关。面对农村空心化、社会矛盾增多、治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成为破解难题、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本文将探讨乡村治理中的创新实践,解码乡村振兴之路。
一、乡村治理面临的难题
- 农村空心化: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人口减少、人才流失,乡村活力下降。
- 社会矛盾增多:因资源分配、土地纠纷、邻里关系等问题,乡村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 治理能力不足:乡村治理体系不完善,基层干部队伍老龄化、知识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新时代乡村治理需求。
二、创新实践: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1. 织密服务网络,实现民生服务零距离
- 构建三级联动机制:以镇级服务站为枢纽,村级服务点为基础,网格服务岗为延伸,形成“镇级服务站—村级服务点—网格服务岗”三级联动机制。
- 整合资源,打造综合服务平台:整合民政、残联、妇联等8个部门资源,提供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心理疏导等服务。
2. 精准帮扶施策,托起群众幸福梦
- 聚焦特殊群体需求:针对留守儿童、困难儿童、低保户等特殊群体,开展阳光助老、情暖童心、巾帼关爱等专项行动。
- 建立帮扶基地:引导低保户参与手工艺品代加工,实现居家就业,提高收入。
3. 培育志愿力量,激活治理新引擎
- 党员带头,乡贤助力:以党员、乡贤为抓手,培育移风易俗、黄河流域文化传承等特色志愿服务队。
- 创新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制度: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活动可兑换生活用品,激发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4. 推行“三治融合”,破解乡村治理难题
- 自治为基: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两会两票”等民主管理制度,提高村民自治参与度。
- 法治为纲:开展村民学法守法用法学习活动,引导群众知晓法律知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 德治为先导:发挥离退休干部、老党员、乡贤能人等示范引领作用,将村民关注度高的邻里纠纷、社会治安、公共道德等方面重点难题纳入村规民约。
三、总结
乡村治理创新实践为破解乡村治理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构建服务网络、精准帮扶、培育志愿力量和推行“三治融合”,实现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