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农村地区的供暖方式面临着绿色低碳转型的迫切需求。榆次区作为晋中市的一个重要区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探索出了一条绿色低碳的农村供暖新路径,为我国农村供暖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榆次区农村供暖现状
在榆次区,传统的农村供暖方式以燃煤为主,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榆次区开始探索新的供暖方式,以实现绿色低碳的目标。
绿色低碳供暖探索
1. 煤改电工程
榆次区率先实施了“煤改电”工程,通过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方针,精准确定改造户数,科学确定改造规模。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加紧铺设供电线路和安装取暖设备,如卢师傅家中的6匹机型骄阳暖冬型超低温机型,一小时4度电左右的成本,村民可以根据气温随时调节,供暖期耗电在3000元左右,既经济又环保。
2. 以醇代煤工程
榆次区作为晋中市推动冬天取暖的清洁能源燃料替代工作的试点,采取了政府推动、财政支持、企业跟进、部门联动、合力攻坚的总体思路。通过甲醇锅炉替代燃煤锅炉,实现了节能减排和百姓生活品质的提升。据统计,90台甲醇锅炉的应用可减少燃煤1.2万吨,节约天然气600万方,年减少排放二氧化硫385吨、烟尘360吨、氮氧化物36吨。
3. 生物质多能互补户用集成供热
榆次区推广生物质多能互补户用集成供热模式,以实际运行效果探索适宜当地丘陵农村低碳、节能、环保、节约、可再生的冬季取暖之路。这一模式不仅解决了农户冬季取暖用能问题,还降低了环境污染。
成效与展望
榆次区农村供暖变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还提高了环境质量。未来,榆次区将继续推进绿色低碳供暖,为我国农村供暖改革提供更多经验和模式。
总结
榆次区农村供暖变革的探索,为我国农村供暖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通过实施煤改电、以醇代煤、生物质多能互补等绿色低碳供暖方式,榆次区成功实现了农村供暖的绿色低碳转型,为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