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东,位于湖北省东部,是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的一块肥沃土地。这里不仅风景秀丽,而且美食文化底蕴深厚。鄂东乡村的家常美食,不仅承载着当地居民的记忆,更是匠心独运的体现。
掸豇豆:晒太阳的滋味
掸豇豆是鄂东乡村的家常菜,尤其在豇豆丰收的季节,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晾晒着煮好的豇豆。掸豇豆的制作过程颇为讲究,首先将新鲜的豇豆用水煮熟,火候要适中,以免豇豆折断或口感不佳。煮熟后,将豇豆在阳光下暴晒至干透,然后封存起来。掸豇豆色泽黑褐,是鄂东乡村人逢年过节以及款待亲朋好友时餐桌上的一道佳肴。炖肉或做扣肉时加入掸豇豆,滋味极佳。
鱼面:捶打出的美味
在鄂东黄冈地区,鱼面又称“捶鱼”,是当地非常有名的美食。制作鱼面需要将鱼肉和米粉混合后,经过捶打、揉捏,使其变得细腻柔滑。制作鱼面的过程中,捶打是关键环节,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耐心。捶打后的鱼面可做成鱼面片、鱼面丝等,既可以炒食,也可以煮食,是鄂东乡村人喜爱的美食。
火烧粑: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火烧粑是鄂东乡间的传统美食,制作火烧粑的关键在于和面。在陶钵中和面,讲究的是“三光”:钵沿光、手光、面团光。这意味着面团和好后,钵内、手上都不能沾上面粉,面团表面也是光溜溜的。制作火烧粑时,将面团揪下一团,巧手一盘,三下两下就成一个钟形,然后将馅料放入,用右手虎口一撞一收,再一捏,粘上少许生粉,放进热锅里烙熟。火烧粑外皮酥脆,内馅丰富,既有豆角的清甜,也有五花肉的醇香。
油面:细如发丝的传承
油面,俗称“一根面”,因制作过程中融入山茶油或菜籽油而得名。油面是红安居民过大年必吃的一道传统美食,纯手工制作,风味独特而备受青睐。在有着“鄂东油面第一村”的红安高桥镇六家边村,家家户户都会做油面。制作油面的过程包括和面、醒面、盘条、搓条、绕条、上架、拉长、晒干、下架、包装等,每一步都纯手工完成。
软芡粑:翡翠色的美味
软芡粑是鄂东习俗中清明节期间必做的美食。制作软芡粑需要采摘新鲜的软芡,洗净晾干后与糯米粉混合,揉成面团。软芡粑色泽翠绿,口感软糯,是鄂东乡村人喜爱的美食。
鄂东乡村的家常美食,不仅味道鲜美,更蕴含着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匠心。这些美食传承着鄂东地区的文化底蕴,是鄂东乡村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