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积极探索,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行动优势,形成了具有红原特色、红原亮点的乡村振兴新模式。其中,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成为了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本文将深入解析阿坝乡村振兴背后的乡村集体经济新模式。
一、四链模式促振兴
阿坝县推行“四链”模式,即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品牌树在产业链上。这一模式通过坚持技术标准、生产管理、品牌打造、市场开拓四个统一,走好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强服务、促增收五条路径,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以组织引领、党建示范推动产业振兴。
1.1 建立党组织引领的产业链
党组织在产业链中发挥核心作用,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参与产业发展。例如,在农业产业链中,党组织可以组织党员带头种植、养殖,提高产品质量,拓展市场渠道。
1.2 加强生产管理和技术培训
党组织通过举办培训班、聘请专家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同时,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产业效益。
1.3 打造特色品牌和拓展市场
党组织通过打造特色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同时,积极拓展市场,提高产品销售渠道。
二、人才引领促振兴
阿坝县实施人才强村、兴牧战略,将优秀乡土人才纳入村级组织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围绕“金牦牛”等经验做法,教育引导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等从事乡村旅游、畜产品加工等行业。
2.1 培养乡土人才
党组织通过举办培训班、选拔优秀人才等方式,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乡土人才。
2.2 引导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创业
党组织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创业,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2.3 开展讲经授课活动
党组织组织涉牧企业、养殖大户等土专家、民间艺人开展讲经授课活动,全面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三、组织发动促振兴
阿坝县用活马背宣讲团、姊妹宣讲团、高僧大德宣讲团等载体,组建“雅克先锋”党员志愿队,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及“两联一进”群众工作全覆盖,组织全县村社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在群众大会上公开承诺和带头践行村规民约,教育引导牧民群众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3.1 加强宣传教育
党组织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乡村振兴的认识和参与度。
3.2 公开承诺和带头践行村规民约
党组织通过公开承诺和带头践行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
3.3 开展群众工作全覆盖
党组织通过“两联一进”群众工作全覆盖,深入了解群众需求,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四、深化治理促振兴
阿坝县扎实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完善镇党委村社党支部领导,镇政府村(居)委会负责,经济社会调解监督群团协同,村(居)民小组农牧民四级参与体系。
4.1 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党组织通过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4.2 推进网格化管理
党组织在瓦切镇率先开展网格化管理党建引领牧区基层治理模式,此举在全州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
4.3 加强群团组织建设
党组织加强群团组织建设,发挥群团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五、总结
阿坝县在乡村振兴中,通过四链模式、人才引领、组织发动和深化治理等措施,实现了乡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经验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和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