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乡村振兴:经济学院的新时代使命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经济学院作为与乡村振兴高度相关的教学科研型学院,承担着培育乡村振兴经营管理高级人才的重要任务。本文将深入探讨经济学院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解码乡村振兴,肩负起其使命。
一、加强学习,统一思想
1. 提高认识,明确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经济学院需加强对新时代理论和政治的学习,提高全体师生的认识,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和意义。通过组织讲座、研讨会等形式,让师生充分认识到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2. 学习地方政策,落实责任
经济学院应深入学习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重点围绕“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落实学院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责任。
二、围绕乡村振兴开展教学改革和培训工作
1. 改革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学院应利用去年学校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围绕乡村振兴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内容改革农业硕士农村发展领域的培养方案。增加“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方向,增设“乡村振兴战略与现代农业”、“发展经济学与中国农村发展”等课程。
2. 建设乡村振兴战略与现代农业创新课程
与管理学院共同建设面向全校农业硕士研究生的“乡村振兴战略与现代农业创新”课程,提升农业硕士的乡村振兴的理论、知识和方法。
3. 培养博士生乡村振兴能力
增加博士生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乡村振兴相关专题内容,要求博士生加强对乡村振兴的认识和理解。
三、深化产学研合作,助力乡村振兴
1. 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
经济学院与地方政府、企业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人才培养和项目合作。
2. 搭建实践平台
建设乡村振兴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地考察、实习和锻炼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发挥校友力量,服务乡村振兴
1. 加强校友联络,搭建桥梁
经济学院应加强对校友的联系和沟通,充分发挥校友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2. 组织校友回校交流,分享经验
邀请校友回校分享他们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为学生提供借鉴和启示。
五、总结
经济学院在新时代背景下,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肩负起解码乡村振兴、培育乡村振兴经营管理高级人才的重任。通过加强学习、教学改革、产学研合作和校友服务等举措,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