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17年,中国各地开始实施更加严格的贫困户识别标准,以确保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其农村贫困户的识别工作尤为引人关注。本文将深入揭秘2017年河南农村贫困户的标准,并探讨精准识别背后的故事。
贫困户标准的制定背景
1. 政策背景
自2015年起,中国政府提出“精准扶贫”战略,要求各级政府精准识别贫困户,确保扶贫资源直达贫困人口。2017年,河南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制定了更加严格的贫困户识别标准。
2. 现实需求
河南省农村人口众多,贫困问题较为突出。为了有效解决贫困问题,河南省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贫困户识别标准。
贫困户识别标准
1. 收入标准
2017年,河南省农村贫困户的收入标准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855元。这一标准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河南省统计局的数据,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制定的。
2. 贫困程度分类
河南省将农村贫困户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两类。绝对贫困指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855元,且家庭财产状况较差;相对贫困指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855元,但家庭财产状况尚可。
3. 识别程序
河南省农村贫困户的识别程序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a. 村民自评
村民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判断是否符合贫困户标准。
b. 村级评议
村级评议小组对村民自评结果进行评议,确定初步贫困户名单。
c. 村级公示
对初步贫困户名单进行公示,接受村民监督。
d. 乡镇审核
乡镇对公示后的贫困户名单进行审核,确定最终贫困户名单。
e. 县级审批
县级政府审批最终贫困户名单。
精准识别背后的故事
1. 数据收集与核查
为了确保贫困户识别的准确性,河南省政府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数据收集与核查。通过走访、调查、询问等方式,收集贫困户的详细信息,包括家庭成员、收入来源、财产状况等。
2. 技术手段的应用
河南省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积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识别效率和准确性。
3. 社会力量的参与
河南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贫困户识别工作,如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他们通过捐款、捐物、提供就业机会等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
总结
2017年河南农村贫困户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体现了中国政府在扶贫工作中的决心和努力。精准识别贫困户,确保扶贫资源直达贫困人口,对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的扶贫工作中,河南省将继续优化贫困户识别标准,提高扶贫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