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这座位于青海省的城市,近年来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将深入解析西宁市农村集体经济的创新与发展,解码其新活力的源泉。
一、改革背景与目标
1.1 改革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西宁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全面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旨在激活农村集体资产,壮大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
1.2 改革目标
西宁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机制,理顺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关系,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合法权益,激活农村集体资源,发展新型集体经济,防止集体资产流失,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改革措施与成效
2.1 清产核资与股权设置
西宁市已完成全市931个村(农村社区)的清产核资,界定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并设置了930个村(农村社区)的股权。这一举措有效摸清了农村资产家底,为后续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2.2 资产盘活与资源开发
通过土地入市、入股分红、资产盘活、资源开发、资金入股等多种方式,西宁市成功赋予了农村集体产权完整权能,激发了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例如,西宁市湟中区西堡镇西堡村通过流转土地、发展温室大棚等,年收入达60余万元。
2.3 小农户与大市场连接
西宁市通过优化农村资源要素配置,推动小农户连接大市场,实现农民增收。例如,西宁市城北区马坊街道三其村通过成立西宁创其物业管理公司,每年为村集体经济收入贡献495万元,同时解决了50余人就业问题。
2.4 集体经济组织建设
西宁市通过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赋予集体经济组织特别法人主体地位,成立理事会、监事会,从制度上对资产资金进行风险防控。截至目前,全市已成立928个村集体经济组织。
三、未来展望
3.1 持续深化改革
西宁市将继续深化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例如,进一步优化土地流转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3.2 创新发展模式
西宁市将积极探索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实现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收。例如,发展原生态产业、乡村旅游、农业科技等。
3.3 培育人才队伍
西宁市将加强乡村工匠、新型技术人才培养力度,举办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题培训,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总之,西宁市农村集体经济的创新与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模式、培育人才队伍等措施,西宁市农村集体经济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