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福建省建瓯市,一个位于武夷山南麓的美丽城市,近年来以其独特的乡村振兴模式引起了广泛关注。传统农田在这里摇身一变,成为了集绿色农业、休闲旅游、立体养殖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那么,是什么力量使得建瓯的田园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将深入解析这一奇迹背后的秘密武器——科技特派员制度。
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科技特派员制度起源于福建,发源于南平。它是一项重要的农村工作机制创新,旨在通过将科技人员的先进技术和知识带到农村,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
24年来,建瓯市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如今,这一制度已从单纯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拓展到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宽领域、全要素、全链条综合性服务。
建瓯乡村振兴的实践案例
陶然生态园的蜕变
陶然生态园位于建瓯市东峰镇坤口村,原本是一片普通的农田。在省级科技特派员舒良荣的帮助下,这里不仅建成了种植园,还发展成了休闲农庄,拥有戏台、农家乐餐厅和建盏陈列室。生态园的成功,充分展现了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稻渔科技小院的力量
位于建瓯市的稻渔科技小院,通过水稻与鱼、田螺的共生共荣,构建了一个生态循环的奇迹。这里的实践证明了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是现代农业的未来之路。
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具体作用
引进先进技术
科技特派员将先进的技术、信息、资金、管理等生产要素植入农村,推动了农业从单打独斗、分散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设施化和智能化现代农业发展。
培养新型农民
科技特派员通过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乡村振兴培养了大批新型农民。
促进产业升级
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总结
建瓯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表明,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通过这一制度,建瓯市将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为现代农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科技特派员制度将继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