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建瓯,这座拥有3000多年文明史和1800多年建县史的福建省古邑,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本文将深入剖析建瓯乡村振兴的历程,揭示其古邑新颜背后的故事。
一、乡村振兴的背景
建瓯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历史文化意蕴深厚的古村落。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古村落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一户多宅”现象严重、中心村闲置空心、传统建筑保护传承难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建瓯市以乡村振兴为引领,以宅基地制度改革为抓手,探索出一条宅改古村活化利用的新路径。
二、宅改古村活化利用
1. 东游党城村:古民居的传承与利用
东游党城村始建于后晋年间,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古民居64栋,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为保护这些古民居,党城村将党员分为开发建设、纠纷协调、乡村美化、政策宣传等小组,扎实推动宣传发动、外业调查摸底和违章建筑拆除工作。同时,聘请规划设计院进行村落建设规划设计,完成历史建筑的测绘建档、内外业编制和保护图则编制工作。
2. 迪口镇值源村:古民居的修缮与景观节点建设
迪口镇值源村对村中心的古民居进行修缮,并利用闲置宅基地建设多个景观节点。这些景观节点建成之后,将与值源村内的古建筑、农业产业等资源相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
三、乡村旅游的发展
1. 安国寺村:依托旅游业,旧貌换新颜
安国寺村以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旅游业。村内建设了集田园风光、畲族文化风情为一体的农家小院,打造了北苑岭瀑布、听溪亭、畲族文化长廊、百岁楼等20处特色景点。乡村旅游业使村民的生活生产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
2. 霞镇村:文化铸魂,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霞镇村以留住乡愁记忆,活化历史遗迹为主线,通过建成历史文化广场、修缮古码头清风渡口等系列工程,将沉睡的旧时光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同时,推进产业升级,新建的农产品冷库和改造后的茶厂,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四、乡村振兴的成果
近年来,建瓯市着重发展文旅产业,建设了北津湖、玉洋湖、龙首山等生态旅游项目,带动周边乡村的经济发展。同时,充分挖掘现代特色农业潜力,打造了东游镇的万亩玉米示范片、川石的雷竹产业等。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分别达到21624元、61.47亿元,相较2011年分别增加12510元、35.66亿元。
五、结语
建瓯乡村振兴的经验表明,通过宅基地制度改革、乡村旅游发展、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手段,可以有效推动古邑焕发新颜。未来,建瓯将继续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让更多乡村焕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