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来,中国各地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乡村振兴模式。建瓯市作为福建省的一个山区县,通过实施一系列创新措施,成功地将传统乡村转型为活力乡村,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建瓯市乡村振兴的背景
建瓯市位于福建省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然而,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前,建瓯市面临着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建瓯市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一、宅基地制度改革
建瓯市以宅基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通过实施“三权分置”改革,激活了农村闲置土地资源,促进了乡村产业发展。
1. 创建三级联动机制
建瓯市成立市乡村三级领导机构,设立“一办六组”,建立市、镇(村)领导挂点联系和工作队包干负责制度,全面选调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组建调配员、指导员、技术员、突击员、作战员等五员队伍2500余人,下沉一线驻点攻坚。
2. 创建多方会商机制
建立日反馈、周会商动态机制,成立由法律顾问、科研院校组成的专家团队,累计开展各类培训90余场、解答疑难问题80项,促进上下联动一致、全域步调统一。
3. 创建全员参与机制
组织233个市级机关党组织与233个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引导26个商会与14个乡镇对接谋划回归经济宅改项目库,组建宅改村民理事会454个,建立村级微信群、村民心愿墙,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二、产业发展
建瓯市立足第一产业,发展二三产业,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强镇、农业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建设,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探访。
1. 茶产业发展
建瓯市小桥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茶园1.7万亩,年产毛茶1600吨,高山茶‘百丈岩茶’可称上茶中珍品,南平市茶王赛中,连续三年被评为茶王。
2. 冷库保鲜产业
新建的1000立方农产品冷库,解决了当地竹笋、花菜等农产品的储藏难题;改造后的茶厂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带动50余户茶农增收。
三、文化赋能
建瓯市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1. 活化历史遗迹
通过建成历史文化广场、修缮古码头清风渡口、提升村道路景观等系列工程,将沉睡的旧时光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
2. 文化墙说话
在村中打造一面北苑贡茶文化墙,手绘的采茶人以及赞美北苑茶的诗句镶嵌其中,形成可阅读的乡村记忆长廊。
四、生态环境建设
建瓯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绿盈乡村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狠抓经济与社会稳定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特色农业、生态水系等各项工作。
1. 生态保护
小桥镇阳泽村地处237国道沿线,距市区19公里、集镇8公里。全村地势较为平坦,主要以丘陵和平原为主,平均海拔100米。土地总面积23.18平方公里,山地面积25000亩,森林覆盖率71.17%。
2. 生态旅游
阳泽村通过特色文化塑造,将朱子文化、百官文化等融入乡村旅游发展,打造文化主题口袋公园,有效盘活历史人文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建瓯市乡村振兴的成效
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瓯市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经济方面
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乡村经济活力不断增强。
二、社会方面
乡村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三、文化方面
乡村文化底蕴得到传承和发扬,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乡村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
四、生态方面
乡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生态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乡村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结语
建瓯市乡村振兴的成功实践,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在新时代背景下,建瓯市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努力将乡村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