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建瓯,这座拥有3000多年文明史和1800多年建县史的福建古邑,不仅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著称,更在近年来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实现了古韵新颜的蜕变。本文将深入剖析建瓯乡村的振兴之路,揭秘其古韵新颜的奥秘,并探寻乡愁之源。
古韵传承:历史文化底蕴的活化
1. 历史遗迹的活化利用
建瓯乡村中,如东峰镇霞镇村,通过建成历史文化广场、修缮古码头清风渡口等工程,将沉睡的旧时光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复原青石台阶、打造亲水平台,重现舟楫如织、市井熙攘的历史剪影,让古渡口成为村民追忆往昔、游客打卡怀旧的文化地标。
2. 文化墙与乡村记忆长廊
漫步村中,一面北苑贡茶文化墙尤为引人注目。墙面上,手绘的采茶人以及赞美北苑茶的诗句镶嵌其中,形成可阅读的乡村记忆长廊,让历史遗迹焕发新生。
新颜绽放:乡村振兴的实践
1. 产业升级与文旅融合
在深挖文化底蕴的同时,霞镇村同步推进产业升级。新建的农产品冷库解决了当地农产品的储藏难题;改造后的茶厂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带动茶农增收。以历史文化广场为核心,串联清风渡口、茶厂体验工坊等,形成特色文旅线路。
2. 宅地基改革与古村活化
建瓯市以宅地基改革为抓手,探索出一条宅改古村活化利用的新路径。东游党城村抓住国家第三批中国传统古村落保护名录和宅改契机,推进闲置古民居腾退和修缮保护、旧村改造提升,打造旅游公厕等游客接待配套设施,走出一条以旅富农、以旅强村的新路子。
乡愁之源:情感共鸣与精神寄托
1. 稳定的收入与生活改善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建瓯乡村的村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如安国寺村依托旅游业,人均收入大幅增长,村民生活越来越红火。
2. 传承与创新:文化自信的体现
建瓯乡村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注重创新与发展。通过打造特色景点、发展特色产业,让村民在乡村振兴中找到归属感和自豪感。
结语
建瓯乡村的振兴之路,不仅展示了历史文化底蕴的活化,更体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成果。在这片充满古韵与新颜的土地上,乡愁之源得以传承与延续,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