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趣投网 > 投资理财 > 正文

发行 规模万亿业绩称雄 自主发行成私募“万能神器”

导语:私募行业的生态正在发生变化。自2014年2月7日实施私募登记制度以来,一种新型的自发行私募产品诞生了。2014年3月,私募巨头邱国根的重阳投资,抢走了重阳a股α对冲基金,这是中国第一个自发行的产品。这种产品由私人投资者自己管理。虽然刚诞生一年多,但规模已经悄然飙升至近万亿,业绩也“主导”了各种投资策略。不知不觉中,自发私募正在悄然改变行业格局。过去私募靠的渠道是生前信托、公开发行专用账户、证券公司

私募行业的生态正在发生变化。自2014年2月7日实施私募登记制度以来,一种新型的自发行私募产品诞生了。2014年3月,私募巨头邱国根的重阳投资,抢走了重阳a股α对冲基金,这是中国第一个自发行的产品。这种产品由私人投资者自己管理。虽然刚诞生一年多,但规模已经悄然飙升至近万亿,业绩也“主导”了各种投资策略。

不知不觉中,自发私募正在悄然改变行业格局。过去私募靠的渠道是生前信托、公开发行专用账户、证券公司资产管理等。-被独立发行挤压。

“稍微大一点、有实力、有口碑的私人投资者,选择了独立发行产品。”私募消息人士称。相比之下,独立发行更加灵活,几乎没有投资限制,可以根据客户偏好和管理人员的投资风格进行个性化的风险控制和投资。“私募终于回到了最初的源头,回到了以契约精神为中心的时代。”

然而,一些研究人员和渠道人士认为,自营产品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没有投资限制的优势,他们在实力不足的私募中很容易转化为风险。牛市下,这种“弹性带来更好的表现”的错觉得到加强,未来可能存在系统性风险。据悉,并未得到很多机构客户、银行等分销渠道的认可,部分机构客户仍指定通过渠道分销产品,仍在等待独立分销。

万亿级性能的规模是“主导”

所谓自发行,就是私募经理在基金行业协会注册后,可以以基金经理本人的身份发行产品。比如战略私募股票,注册后可以获得一个“身份证号”,然后开立证券账户。此前,投资者必须通过信托、公开发行专用账户、证券公司资产管理等方式获得保证。,并通过保管和监督的途径。在渠道产品下,私募不能名正言顺的做基金经理,只能以投资顾问的方式“被别人赞助”。

《基金法》修订后,私募被纳入监管和实施登记备案制度,不再被视为非法集资。根据基金行业协会的数据,仅在过去一年,就有16家基金经理独立发行了超过50亿元人民币的产品。规模在20-50亿元的公司有23家,规模在10-20亿元的公司有22家,规模在1亿-10亿元的公司有100家,这意味着自营产品的规模已经达到1500亿-2600亿元。

据记者了解,这仍是保守估计。"基金行业协会的数据应该是2014年底."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记者获悉,券商PB业务(主券商业务)可以为私募提供基础服务,包括托管业务下的资金保障、投资清算、净值核算、投资监管服务,以及渠道提供的股份登记、系统、估值核算等服务。它还可以提供交易、投资和研究以及集成等服务。所以自住发行的大量私有制产品都是和经纪人合作的。民间投资者认为,券商市场化程度高,专业性强,效率高,所以服务更好,对新品种和个性化需求的反应比其他渠道快得多。

据了解,国信证券平台自发私募产品约1700亿元,国泰君安约1000亿元,中国最大的私募平台招商证券约3000亿元,占据约20%至30%的市场,这意味着中国自发私募产品的规模实际上已达到近万亿元。

如果规模增长不惊人,那么业绩数据值得关注。从今年前四个月的业绩数据来看,自营产品已经“主导”私募。

首先看股票的战略私募。根据私募网的数据,前四个月142只私募发行产品的平均回报率达到43.9%。同样的策略,公募专用账户产品的收益为43.01%,而券商资产管理的平均收益仅为37.36%。表现最差的是目前主流的信托产品,前四个月平均收益36.68%。

自发行私募产品在事件驱动策略上的表现也遥遥领先,今年前四个月平均收益69.73%,远超信托类35.73%,公募类29.24%,券商资产管理类28.78%。

债券策略下,自发行私募产品前四个月平均收益率达到8.28%,而公募专用账户、信托、券商资产管理相同策略的产品平均收益率分别仅为4.19%、4.13%和2.52%。

市场中性策略下,首4个月自发行私募产品平均收益率为13.62%,同一策略下信托、公募专户、券商资产管理私募的平均业绩分别为9.68%、10.17%和11.68%。

在期货管理策略下,自发行私募股权产品前四个月的平均收益率为10.10%,略低于期货专用账户的13.01%,但优于同策略信托产品的5.97%收益率和公募专用账户的4.96%收益率。

70%的私募选择独立发行

自发行产品成为私募行业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招商证券资产托管部总经理秦湘在公开讲话中表示,全行业7000多家私募基金中,约有70%选择了独立发行。私募也无一例外地推崇独立发行,称赞它是“万能神器”,完全可以让渠道产品在灵活性上“KO”。

“神器”的“万能”首先体现在产品设计上,包括投资范围、投资比例、结构设计等等。

一家规模100多亿元的私募债券和20多亿元的自发行产品规模告知,在固定收益市场上,新品种层出不穷,渠道产品免除责任,所以经常使用合约词,没有明确规定的不允许投票。以收益凭证为例,该产品实际上是券商发行的债券产品,收益率一般在5%-7%范围内,主要在1-3个月内。2014年下半年,收益券呈现爆炸式增长,但私募揭示,像这种新品种的渠道产品很难投资。“渠道组织不投票就不能投票,沟通需要很多时间,但不一定能沟通。”他表示:“对于基金经理来说,一个新品种不能参与太不舒服了。”

对此,私募对市场中性策略也有深刻的理解。上海某老牌私募公司已经有了100多亿元规模的阳光私募产品(通过信托计划发行的私募产品),但从去年开始,其自营产品已经超过50亿元,主要是市场中性的战略产品。该公司负责人表示,虽然公司非常重视信任渠道,但信任渠道不适合开发市场中性的战略产品。

“2015年,私募进入了对冲的第一年。随着4月份沪深500和上证50股指期货的推出,基本上私募产品都有了加入对冲策略的需要。”私募股权消息人士称。但是,对于新的套期保值品种,渠道机构的风险控制和估值准备不会尽快适应私募。“对于私募来说,对冲策略意味着业绩,而业绩是我们的全部,但对于渠道来说,这只是他们业务的一小部分。”

在投资比例上,自主发行的产品也很灵活。据报道,信托渠道在风险控制方面采取“一刀切”的方法。通常单只股票持仓比例不超过30%。另一个券商托管人说,已经有很多自营产品是“单程票”。“基金经理的风格不同。对于一些善于捕捉牛市行情的基金经理来说,对个股的限制过于严格,不合适,但对于渠道来说,所有基金经理都一样。”

独立配送的灵活性也体现在运营效率上。上海李涛资产董事长肖辉透露,自主发行的产品资金配置更快。“当套利机会长期存在时,就需要在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之间配置资金。如果走信托渠道,往往需要一天的时间,因为渠道内产品多,很容易错过套利机会。自发产品只要一个小时。”

除了多功能产品设计,业内人士透露,独立分销在成本方面也很有吸引力。“还有一半降价。”另一位来自某券商资产托管部的人介绍。据悉,目前在券商外包托管等服务,核心客户的成本约为千分之二。之前使用渠道是3/1000到5/1000,总费用大概是5/1000到7/1000,外加2/1000的托管费。对此,一位托管人透露,券商降价收费是私募业务的主要竞争压力之一。

自营PK渠道产品

也许是成绩的召唤,也许是无所不能的定制,客户的认可度越来越强。据招商局证券消息人士透露,仅4月份,在其平台上独立发行的私募产品规模就增加了1000亿元,超过了去年的总和。5月22日,7年后的上证指数再次攀升至4657的高点,牛市全面展开,为自主发行的产品火上浇油。据悉,近期的民营企业家,如“一姐”前公募人王如源、新华基金投资总监王卫东、嘉实第五届金牛奖得主刘天俊等,都采取了产品自主分销的形式。

私募投资者认为,成为未来私募产品的主流形式是大势所趋。上述债券私人投资者郑重声明,独立发行的盛行,其实是私募本质的“回归本源”。

因为之前没有受到基金法的规范,所以没有法律地位,必须靠渠道的“外衣”。"但法律责任应该是私募本身."该人士表示,“渠道型产品实际上是更复杂的法律关系,这也增加了运营成本。既然标准化了,就应该脱下这件外套,回归简约。”

NPC财经委主任孙蕾所著《法治经济——市场经济的法治之路》一书中,对基金法的修改进行了回顾,指出立法是以基金合同为重点的原则,并拟定了否定清单。只要满足某些要求,不违反非公开发行制度和合格投资者制度,基金合同可以由当事人自主约定。这种自我监管的思维让私募基金有了很大的发展空。

私人投资者认为,独立发行的所谓“万能”,实际上是基于契约的契约精神。“私募不是公开募集的产品,所有的运营基础都是基于契约产生的信任。既然是合格的投资者,客户应该能够识别风险。独立发行也是海外对冲基金的主流形式,中国私募行业自我定位的时候到了。”

“可以说,渠道产品的生命现在正在进入倒计时。”老北京私募和何炬投资的总经理李泽刚说。

北京某大型私募公司通报,虽然自营产品成为主流私募产品是不争的事实,但渠道产品不会消亡。一方面,一些刚刚起步的小私募,口碑和实力都不够,需要从渠道的权威性、销售能力和操作系统入手。自营产品虽然灵活,但对私募实力要求也很高,需要配置自身资源,如与客户沟通、风险控制体系建设、人员培训等。,这些都是成本。而且由于法律责任由私募承担,需要严格投资。

另一方面,随着渠道竞争的日益激烈,最近渠道费降低了很多,有些渠道费和独立发行的几乎一样。

格商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张艳表示,投资者对自主发行产品不应过于乐观。这类产品虽然灵活性很高,但也是一把“双刃剑”:在自主发行下,释放投资限制,风险控制也由私募控制。一些投资能力定位不明确、风险控制力度较弱的私募,会有较高的风险。“牛市可能会因为投资限制的放开而有更好的表现,但或许熊市不一定会这样。”

张艳认为,经过这一轮的火爆,自营产品将被洗牌。“虽然经纪制度更加成熟和灵活,但也有不完善的地方。如果渠道机构的配套服务质量能跟上,信托和其他渠道之间还是会有竞争空”

记者了解到,目前自营产品的销售渠道仅在券商和第三方销售机构,在最强大的分销渠道——银行中认可度不高。一位银行渠道人士告诉我,由于风险控制中自营产品的个性化,以及过去银行渠道都是代销渠道产品,所以风险控制的压力较小,接受自营产品需要时间。“如果一家银行想以佣金为基础销售你的产品,它必须对基金经理有高度的信任。自营产品全套尽职调查非常高。既证明私募有投资能力,又保证内部治理和股东背景符合要求。”据悉,目前只有部分固定收益的自营产品进入银行代销渠道。

据肖辉介绍,一些机构客户也将指定使用该渠道分销产品,因为他们仍在等待看到独立分销的产品。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趣投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qthbsb.com/touzi/887587.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职业年金是什么 职业年金是什么?会什么时候返还? 下一篇: 中国 国企改革盛宴 最全国企改革概念股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