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纷纷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乡村振兴模式。福建省周宁县作为全国数字乡村试点之一,积极探索新农村规划,以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将从周宁县的新农村规划出发,探讨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一、周宁县新农村规划背景
周宁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是福建省的一个山区县。近年来,周宁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具有特色的新农村规划。
1.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1.2 周宁县的区位优势
周宁县地处闽西北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周宁县新农村规划的主要内容
周宁县的新农村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数字乡村建设
周宁县以数字乡村建设为突破口,打造“数字乡村云平台”,实现农村生产、生活、治理的数字化。
2.1.1 数字乡村云平台功能
- 数字乡村:包括土地构成、人口结构、经营主体、收入来源等数据的全面采集分析,实现科学决策,优化资源配置。
- 数字治理:利用烟火识别监控系统,及时发现火灾险情,并通过平台实现预警、预判、预分析。
- 数字党建:加强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 数字城建:优化村庄规划,提升村庄建设水平。
- 数字农业:发展数字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 数字文旅: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
- 数字惠民:提供便民服务,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2.1.2 数字乡村建设成效
- 有效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
- 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 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
2.2 产业振兴
周宁县以产业振兴为抓手,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2.2.1 特色农业
- 茶叶种植:周宁县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发展茶叶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 林下经济:发展林下经济,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2.2.2 乡村旅游
- 红色旅游:依托红色历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
- 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吸引游客。
2.3 生态振兴
周宁县注重生态保护,实施人居环境晋级提升行动,打造宜居乡村。
2.3.1 环境治理
- 治水改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 垃圾分类:实施垃圾分类,减少环境污染。
2.3.2 生态保护
- 生态修复:加强生态修复,保护生态环境。
2.4 文化振兴
周宁县注重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2.4.1 文化传承
- 传统节日: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
- 民俗活动:举办民俗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2.4.2 文化品牌
- 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提升周宁县知名度。
2.5 组织振兴
周宁县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
2.5.1 党建引领
- 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
2.5.2 民主管理
-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提高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
三、周宁县新农村规划的经验与启示
周宁县的新农村规划为其他地区提供了以下经验和启示:
3.1 以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通过数字乡村建设,提高农村治理水平,促进农民增收。
3.2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3.3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加强生态保护,打造宜居乡村。
3.4 文化繁荣是乡村振兴的灵魂
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乡村文化品位。
3.5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
四、结语
周宁县的新农村规划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在今后的工作中,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