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乡村产业园:揭秘乡村振兴的产业新路径
引言
周宁县芹太坵村作为福建省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其乡村产业园的建设与发展路径,为我国其他乡村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本文将深入剖析周宁乡村产业园的产业布局、发展模式以及取得的成效,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
一、产业发展背景
周宁县芹太坵村地处偏僻,荒地面积大,水田旱地分散,常住村民不足百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芹太坵村确定了以绿色生态发展为导向的乡村振兴思路,重点推动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二、产业布局与发展模式
1. 产业布局
芹太坵村乡村产业园以“支部领办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建立了一个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产业园共种植白芍、黄精、天冬、玄参和菊花等五个品种的中药材,成为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支柱。
2. 发展模式
(1)党建引领:通过党支部的引领作用,推动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2)合作共赢:与安徽亳州药商合作,实现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
(3)科技支撑: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产品品质。
(4)市场拓展:通过电商平台、线下市场等多种渠道,拓宽销售渠道。
三、产业成果与启示
1. 产业成果
(1)经济效益:仅去年一年,产业园中药材收入突破25万元,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2)社会效益:产业园每年还能解决村20人以上需要用工时就业。
(3)生态效益:通过绿色生态发展,改善了村庄环境,提升了村民生活质量。
2. 启示
(1)党建引领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2)产业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3)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4)市场拓展是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
四、未来发展展望
周宁乡村产业园将继续以绿色生态发展为导向,不断完善产业布局,提升产业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产业园还将积极探索以下发展方向:
1. 拓展产业链
(1)发展中药材深加工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2)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吸引游客,增加村民收入。
2. 加强品牌建设
(1)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中药材品牌。
(2)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提升村庄知名度。
3. 推进科技研发
(1)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2)开展中药材种植、加工等方面的科技研发。
周宁乡村产业园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果,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益借鉴。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乡村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