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周宁县,有一群农村小学,它们犹如隐秘的教育角落,承载着农村孩子们求知的梦想和希望。这些小学虽然地处偏远,但它们的教育探索和实践却充满了活力和创意。
一、专递课堂: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在周宁县,远程教育技术被广泛应用,尤其是“专递课堂”的出现,使得农村孩子们能够享受到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这种模式通过实时直播互动的网络教学课堂,将城市学校的优质课程传输到农村学校,打破了地域限制,让农村孩子们与城市孩子们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例如,周宁县实验小学的语文老师通过全景学习平台,为咸村中心小学、泗桥中心小学的学生们上了《鹿角和鹿腿》《鲁滨逊漂流记》等专递课。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还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
二、改造薄弱学校:全面提升办学条件
周宁县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重视农村学校的改造。通过新建教学楼、运动场等基础设施,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以周宁县狮城第三小学为例,该校由周宁职专原址改建而成,占地面积80亩,总投资500万元。该校的建成,大大缓解了城区学位不足的问题,为农村孩子们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三、集团化办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为了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周宁县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将县内部分中心校以上小学划分为城乡协作片区,推行师资互派、资源共享、教学统一、教研互动等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共享,同时也为农村学校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四、研学教育:拓展学生综合素质
周宁县后洋村是革命老区村,近年来,后洋村党支部不断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将研学教育实践与党性教育、生态文旅等有机结合,探索研学发展新模式。
通过引入专业团队,开发特色课程和体验项目,后洋村打造了“三库”研学实践教育营地,推动了文旅融合发展。这种模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拓展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五、总结
周宁农村小学在探索教育发展的道路上,不断突破地域空间的限制,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这些隐秘的教育角落,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活力,为农村孩子们点亮求知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