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来,中山市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了一系列农村改造工程。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山农村改造的成果,展示一村一景的美丽变迁。
农村改造背景
中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环境问题逐渐凸显。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中山市启动了农村改造工程。
改造措施与成果
1. 赤膊房美化
中山市对农村赤膊房进行了美化改造,将原本粗糙的农房墙体统一刷成亮白色,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例如,民众街道接源村的天成吉街,通过赤膊房美化,提升了村庄的整体形象。
2. 农房风貌管控提升
中山市将农房风貌管控提升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内容,以“小切口”实现镇村面貌“大变化”。通过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高标准打造一批农房风貌管控提升示范村,如中山镇前锋村等。
3. “四小园”建设
中山市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积极推进“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建设。通过打造小生态板块,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如板芙镇等。
4. 产业融合发展
中山市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导向,将旅游资源串珠成链,让文旅流量变“留量”。例如,崖口村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实现了集体经济收入的显著增长。
一村一景的变迁
1. 接源村:从赤膊房到美丽宜居村
接源村通过赤膊房美化、农房风貌管控提升等措施,实现了村容村貌的巨大变化。村民梁阿姨表示,改造后的村庄让她住得更加舒心。
2. 崖口村:从网红村到文旅胜地
崖口村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导向,打造了以稻田观光、农耕体验、休闲民宿为主题的美丽休闲乡村游,吸引了大量游客,实现了集体经济收入的显著增长。
3. 板芙镇:从荒地到生态小公园
板芙镇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打造了131处农村四小园,提升了乡村人居环境,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结语
中山市农村改造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从赤膊房到美丽宜居村、从荒地到生态小公园的美丽变迁。这些成果为全国农村改造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