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赤里村,一个位于湛江市吴川塘缀镇的小村庄,以其独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成为了全国范围内乡村振兴的典范。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湛江赤里村的新农村建设进行深入探讨。
一、背景介绍
湛江赤里村地处丘陵地带,耕地面积少,农业生产落后。改革开放后,村里年轻人外出打工,村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村中房屋质量参差不齐,布局杂乱,整体呈现典型的贫困落后村风貌。
二、杨松先生的贡献
1980年,湛江赤里村青年杨松离乡到深圳市创业,1995年,他成立了广东省深圳市第一家民营建筑企业——深圳市广胜达建设有限公司,并发展成为建筑现代化产业链多元化集成、协同发展的集团公司——广胜达控股集团。
事业有成后,杨松不忘初心,致力于改善乡亲们的居住条件并带领他们致富。他全额出资约1.5亿元,将整村拆旧建新,打造了幸福家园新农村。
三、建设成果
基础设施完善:杨赤里村建有污水处理厂、太阳能热水系统、垃圾分类集中处理、光能风能路灯等,打造绿色环保的新农村。
居住条件改善:村民家中通自来水、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网络宽带等,各项配套设施齐全。
产业发展:杨松回乡投资1亿多元,全面推动村庄产业升级,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
乡风文明:村民既富有体现时代特征的竞争意识、信息意识、创新意识,又保持着中国农民勤劳朴实、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礼义待人的优良传统。
四、成功经验
领导重视:杨松先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规划先行:在规划中,立足高标准,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年实施。
创新模式:通过村企共建、以工促农、以城带镇等方式,推动村庄产业升级。
注重环保: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打造绿色环保的新农村。
五、未来展望
湛江赤里村的新农村建设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未来,湛江赤里村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让更多村庄走上富裕文明和谐的发展道路。
总结,湛江赤里村的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成功案例,它充分展示了我国乡村振兴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在党的领导下,广大农民群众将继续努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