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被誉为“福建的西藏”。这里不仅山水风光秀丽,更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乡村振兴的成果吸引了众多游客。当夜幕降临,周宁的美丽乡村便呈现出另一番璀璨的光影,让人流连忘返。
一、鲤鱼溪夜景:人鱼和谐共处的画卷
鲤鱼溪景区是周宁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夜晚,鲤鱼溪景区灯光璀璨,夜色迷人。湖面上开满荷花,几十米高的水柱舞向夜空,与音乐、灯光交织,形成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面。
1. 水幕灯光秀:光与水的交响曲
水幕灯光秀是鲤鱼溪夜景的亮点。随着音乐响起,喷泉与灯光交织,喷泉不断地调整着自身的形态,有时化为孔雀开屏,有时则变成彩虹,形态千变万化。
2. 鲤鱼溪河畔:古村夜景流光溢彩
走进浦源村,夜晚的鲤鱼溪河畔人头攒动。夜景文创灯光将古村装扮得流光溢彩,灯光勾勒出古建筑的轮廓,举着鲤鱼灯游街的村民,穿上汉服拍照打卡的游客,夜展、夜游、夜赏等一系列沉浸式活动闹热了这座“慢生活”小城的夜晚。
二、鱼祭习俗: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
鱼祭习俗是浦源村特有的习俗,是为死去的鲤鱼举行送葬仪式。相传南宋末年,迁居于浦源村的郑氏先祖开始在溪中放养鲤鱼,制定村规民约保护溪中之鱼。后来,村民为死去的鲤鱼专门建造了鱼冢,演绎出独特的鱼祭习俗。
1. 鱼冢:守护生命的家园
鱼冢是浦源村特有的建筑,用来安葬死去的鲤鱼。村民不仅严禁捕鱼伤鱼,每当溪里鲤鱼自然死亡后,还要将它们安葬于鸳鸯树下的鱼冢之中。
2. 鱼祭仪式: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鱼祭仪式场面十分隆重,由德高望重的老人焚香,烧纸钱、放鞭炮,诵读祭文,呈现最传统的鱼祭仪式。
三、乡村振兴:周宁美丽乡村的蜕变
近年来,周宁县充分挖掘鲤鱼溪的文化底蕴,优化提升鲤鱼溪水系,修缮古民居及鱼祭广场、鲤鱼溪慢行道等景区设施,复兴鱼祭习俗、护鱼武术等,引入黄埔北路戏、评书等非遗技艺展演,鲤鱼溪景区面貌及内涵进一步提升。
1. 景区设施提升:打造乡村旅游新名片
周宁县不断优化提升景区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如修缮古民居、建设鱼祭广场、打造鲤鱼溪慢行道等。
2. 非遗文化传承:让古老文化焕发新生
周宁县积极引入非遗技艺展演,如黄埔北路戏、评书等,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四、结语
夜幕下的周宁,美丽乡村的璀璨光影让人陶醉。这里不仅风景如画,更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周宁县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感受这片土地的美丽与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