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东山村,一个位于兰陵县苍山街道的偏远山村,曾经是黄土路和破瓦房的代名词。然而,在近年来,这个小山村通过文旅融合和民宿经济的推动,实现了从“山穷水尽”到“诗与远方”的华丽转变,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典范。
从山穷水尽到诗与远方
初始困境
20年前,小东山村的面貌与现在截然不同。村里基础设施落后,年轻人纷纷外出谋生,留下的是破败的房屋和荒芜的土地。党支部书记井永东回忆说:“那时候,村里只有黄土路和破瓦房,年轻人全往外跑。”
转机来临
2018年,压油沟田园综合体项目落地小东山村,为这个偏远山村带来了转机。山地流转入股景区,每亩年租金800元;闲置宅基地变身特色民宿,露营基地与盆景园成为网红打卡地。假日高峰期,民宿入住率突破90%,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人均年增收4万元至5万元。
民宿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小东山村的成功转型离不开民宿经济的推动。民宿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更成为乡村振兴的活招牌。井永东书记表示:“游客多了,山货不愁卖,农家乐生意也红火。”
民宿点亮乡村振兴之路
民宿集聚区打造
在小东山村,民宿集聚区如明珠散落:邓王山青山在,民宿群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压油沟古村落林间鸟鸣声声;南码头村居客之家保留木梁古韵。这些民宿不仅是旅人的栖居地,更成为乡村振兴的活招牌。
专业团队规划设计
近年来,兰陵县成立专项领导小组,聘请北京、上海专业团队规划设计,将民宿集聚区创建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家庭小美,绘全域大美
“美在农家”活动
小东山村积极响应“美在农家”活动,通过改善村容村貌、美化家庭环境,实现了以家庭小美绘全域大美的目标。村民王金保家便是其中一户,其精致整洁的庭院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妇联助力乡村振兴
县妇联结合“百千工程”和“绿满沂蒙花满村”活动,申请专项资金50万元用于重点乡镇、村居“美在农家”示范户改造提升。通过创新开展网格化“美在农家”管理制度,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与“美在农家”工作深度融合。
电商赋能,乡村振兴
电商助农
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E农行动”电商助农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深入小东山村,为当地电商发展提供政策扶持和技术支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增加产品附加值。
盆景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小东山村以特色产业壮大发展引擎,按“一村一特色”的原则精心打造盆景专业村。通过创办合作社、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打造盆景特色产业园,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结语
小东山村的故事,是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通过文旅融合、民宿经济、电商赋能等手段,小东山村实现了从“山穷水尽”到“诗与远方”的华丽转变。这个温暖的故事,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