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住宅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新农村住宅区域创新之路应运而生。本文将从创新观念、系统集成、管理宣传、立法执法、支持力度等方面,详细探讨新农村住宅区域创新之路。
一、创新观念:引领农村住宅建设新方向
- 科学发展观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农村住宅建设纳入全寿命周期管理,实现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护、拆除等环节的可持续发展。
- 资源节约型住宅:倡导“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的省能节地型农村住宅,实现由资源浪费型向资源节约型的转变。
二、系统集成:统筹推进农村住宅建设
- 系统化思维:将农村住宅建设与其他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整体,形成合力,统筹实施。
- 防止片面化:防止将建设新农村简化为建设新农宅,避免形象工程,实现全面发展。
三、管理宣传:加强农村住宅建设管理
- 培训提升:将农村住宅建设管理纳入党委、政府工作职责,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 宣传教育:发挥村委会和党组织的宣传教育作用,建立政府引领、政策驱动、农民行动的管理系统和机制。
四、立法执法:确保农村住宅建设规范有序
- 法律法规建设:依据科学发展观,建立和健全农村住宅建设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引导农民依法建房。
- 严格执法:政府部门严格执法,将农村住宅建设的管理向法治管理转变。
五、支持力度:加大政府和社会投入
- 激励机制:建立促进节能省地型农村住宅的激励机制,运用财税、保险、信贷等手段,鼓励农民积极参与。
- 社会资本引入: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按照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的原则,采取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培育乡村经济新业态。
案例分析: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多元模式激活农村宅基地资源
- 共富乡舍合作社:大场镇创办共富乡舍合作社,实施集中改造、有偿退出、盘活开发等方式,激活农村宅基地资源。
- 积分管理模式:创新“积分管理”模式,鼓励和引导符合宅基地审批或房屋翻建条件的村民申请建设庭院式新型农村住宅。
- 设施配套:对标城市社区,不断完善水、电、气等设施,打造新型社区典范。
总结
新农村住宅区域创新之路,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通过创新观念、系统集成、管理宣传、立法执法、支持力度等多方面的努力,实现农村住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