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唐山这片土地见证了无数的故事和变迁。从计划经济时代的供销合作社,到如今乡村休闲游的热潮,唐山农村的发展历程充满了乡愁与记忆。本文将带您一同探寻唐山农村变迁中的乡愁印记。
一、计划经济时代的供销合作社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计划经济蓬勃发展时期,唐山涌现出许多以“小背篓”精神著称的全国先进基层供销社。这些供销合作社在保障供给、发展经济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那个时代的印记。
1.1 供销合作社的初创与发展
中国供销合作社初创于革命战争年代,1932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建立消费合作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合作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全国性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日益健全。
1.2 供销合作社的作用与影响
在计划经济年代,各级供销社按照政府授权,对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经营等进行组织、协调、管理,成为党和政府连接广大农村的桥梁和纽带。
二、乡村变迁与乡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商贸主渠道的供销合作社发生了历史性转变。然而,在这片土地上,乡愁的记忆依然深刻。
2.1 西铺村的变革
在唐山遵化市城东20公里处的西铺村,新中国成立前,人们过着凄苦生活。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合作化运动,西铺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吸引了众多参观考察者。
2.2 稻地镇的发展
稻地镇原隶属于丰南区,后划归唐山市路南区。在历史长河中,稻地镇经历了兴衰更迭,留下了丰富的乡愁记忆。
2.3 唐山乡村休闲游
近年来,唐山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结合和美乡村建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让游客在享受田园风光的同时,感受乡愁。
三、留住乡愁,传承文化
在新时代背景下,留住乡愁、传承文化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课题。
3.1 激发乡村文化底蕴
乐亭县汤家河镇通过收集整理反映农耕文化和乡村社会发展的物件、书籍、场景、活动等,记录乡村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变迁。
3.2 编撰村史,记忆乡愁
滦县教场村退休教师王自治历时2年编撰了《教场史话》,为村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3.3 《唐山记忆·文化乡愁》丛书
由现代教育出版社唐山分社出版的《唐山记忆·文化乡愁》系列丛书,从不同角度展示唐山的伟大与美丽,让唐山情怀感染更多人。
总之,唐山农村的变迁充满了乡愁与记忆。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珍惜这份宝贵的历史遗产,传承文化,让乡愁成为乡村振兴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