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的农村记忆。通过历史影像,我们可以一窥福州农村的变迁,感受时光的流转和历史的沉淀。本文将带领读者通过一组历史影像,探寻福州农村的记忆,了解乡村的发展历程。
一、营前模范村:骑楼街的历史印记
营前模范村位于长乐市营前街道,是1928-1933年间由福建辛亥革命先驱、时任福建省农工厅厅长的黄展云所创建的模范农村。营前模范村的骑楼街,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价值,成为福州农村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骑楼街的建筑均为骑楼样式,灰砖楼房,每十幢间辟有小巷,利于交通与防火。骑楼的屋顶,都有相通的平台,每两户合建一座进出屋顶平台的半亭式分厝,楼前则有避雨人行道。除店铺外,还建有邮局、海关及其他服务设施。
营前模范村的建设初衷是用一间间骑楼从地主、乡绅的手中换取土地,再无偿分配给赤贫的农民,以实现孙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理想。随着商业街的落成,大批商店的开业,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商业网,货畅其流,市面繁荣。
二、乡村记忆档案:传承乡村历史文化
福州市档案局乡村记忆档案示范项目,旨在收集、整理、编研、展览场所及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有效推动乡村记忆档案示范项目规范建设。该项目深入挖掘示范点自然、人文和历史资源,开拓创新,打造出一批各具特色的示范项目,有效保护和传承乡村历史文化。
通过乡村记忆档案,我们可以了解到福州农村的历史变迁、民俗风情、民间传说等,让更多的人记得住乡愁、记得住乡情。
三、乡村振兴的“福州解法”:现代都市与美丽乡村的交相辉映
近年来,福州市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22.21亿元,稳居全省首位,第一产业增加值637.03亿元,比增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201元,较2020年增长11.2%,增速位列全省第一。
福州乡村振兴成绩之所以如此亮眼,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 谋在高处,凝心聚力图振兴;
- 在党建引领下,串联相关内容,形成乡村发展合力;
- 加快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一级一级抓落实。
四、侯官村:千年古村的传承与变迁
侯官村位于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是千年古村落,古称候官市。侯官村曾作为古候官县的治所,长达160多年。城隍庙、汉镇闽将军庙、镇国宝塔、龙台石塔遗址等文物,见证了古候官县历史的兴衰。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进行田野调查,挖掘侯官历史文化积淀,展示侯官千年古村的历史风貌,唤起人们的文化记忆,让更多的人记得住乡愁,带动更多的人关注中国乡村文化。
五、长乐三溪村:水波上的村庄,桨声里的乡愁
长乐江田镇三溪村,一条溪,穿过长乐江田镇三溪村,也穿过漫长的岁月,伴随着这里的人们耕读传家,生生不息。三溪村背倚屏山,从长乐与福清交界的王母山麓奔泻而来的溪流,在村头分为南北两溪,连同上游的潼溪,三溪汇集,三溪村因而得名。
通过媒体看福州乡村系列专栏,我们得以领略三溪村的美景、人文历史和淳朴的乡风民俗,感受乡愁、乡音、乡情和村庄里的动人故事。
六、结语
历史影像中的福州农村,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通过探寻福州农村记忆,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乡村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乡村历史文化,让美丽乡村绽放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