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村,位于杭州余杭,是一个因水而聚、因人而兴的网红生态乡村。它不仅拥有中国首个乡村水源保护地试点和传统手工艺材料图书馆,还以其始建于1973年的红心大礼堂承载着村民的集体记忆。青山村的振兴之路,为传统村落的焕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一、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并重
青山村的振兴,首先基于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并重的理念。传统村落作为农耕文明的宝贵遗产,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景观,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
1. 保护传统建筑风貌
青山村在保护传统村落的过程中,注重保留原有的建筑风貌。例如,红心大礼堂的焕新,阿克苏诺贝尔“Let’s Colour多彩开始”项目不仅为其注入了可持续的生命力,还保留了其原有的建筑特色。
2. 传承村落文化
青山村在保护传统村落的过程中,注重传承村落文化。通过举办乡村运动会、丰收节等活动,不仅带动了村民就业,还让游客感受到了乡村特色文化。
二、创新发展模式
青山村的振兴,离不开创新的发展模式。
1. 乡村旅游
青山村依托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改造农家乐、民宿等设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2. 文化创意产业
青山村积极探索文化创意产业,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这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还提升了村落的整体文化品位。
三、社区参与与共建
青山村的振兴,离不开社区参与与共建。
1. 村民参与
青山村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让村民参与到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中来。通过村民自治,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 政府支持
政府在青山村振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方式,为青山村的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青山村振兴的经验启示
青山村的振兴之路,为其他传统村落的振兴提供了以下启示:
- 保护与发展并重,既要保护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又要发展经济,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 创新发展模式,结合当地特色,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
- 社区参与与共建,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青山村的成功经验,为传统村落的振兴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多传统村落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