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不仅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江南水乡风光著称,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谱写着一个个令人瞩目的传奇故事。这些故事背后,是绍兴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上旺村的“传奇”之路
上旺村,一个曾经因“农业学大寨”而闻名全国的小村庄,如今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上世纪60、70年代,上旺人拆旧建新,移房造田,植树造林,实现了粮、农、林、牧业的全面发展。上旺村也因此多次受到表彰,被誉为“江南大寨”。
近年来,上旺村依托独特的山水和人文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Cycle & Cycle、周清酒业、蓝珀咖啡等有品位的年轻品牌正致力于共建一个生态食饮产业乡村共创集聚区。绍兴市网联会理事、上旺村乡村振兴运营负责人吴黎明总经理带领大家参观了上旺精神陈列馆,让大家感受到了上旺村曾经的艰苦创业精神和成功的辉煌历史。
二、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绍兴嵊州市的乡村正在发生一场悄然的变革,这场变革不是靠高楼大厦,而是靠文化的魅力。嵊州市推行文化特派员制度,通过五张图讲好故事的形式,生动展示了文化如何赋能乡村振兴。
文化特派员们用他们的智慧和热情,让乡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从《乡韵流光——东郭村文化服务供给》到《探秘羲之——助推金庭农文旅融合发展》,每一个项目都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串联起乡村文化的未来。
三、青年村书记的担当
柯桥区湖塘街道兴华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沈建强,是一位90后的青年村书记。他带领村民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接力跑,大力发展特色乡村农文旅产业,勾勒出一幅村容整洁环境美、产业兴旺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沈建强原先从事花木生意,他非常清楚,村庄要发展,一定要有产业。在熟悉村庄情况后,沈建强因地制宜发展菌菇等林下产业,创新油菜高粱轮作和酒糟养菌、废料肥田循环模式,带动菌菇年产量突破12吨。
四、银行助力乡村振兴
绍兴银行嘉兴分行积极服务乡村振兴,以“党建引领凝聚初心,红色金融温暖乡民,为服务振兴之路注入强劲动力”。海盐支行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客户至上,服务为民为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党员工作者的责任担当。
五、地名赋能乡村振兴
绍兴市以“地名+”助力乡村振兴,将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具有重要传承价值的乡村地名纳入保护范围。同时积极推动乡村地名上网上图,深度挖掘地名文化资源,以地名模式赋能乡村振兴。
六、共富带头人引领乡村振兴
诸暨市枫桥镇杜黄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海军,带领村集体实现从负债到经济年收入超400万元的华丽转身。他通过土地整村流转方法,增加土地面积300亩,每亩发包价从500元递增到1300余元,化零散田为聚宝盆。
王海军积极拓展思路,寻求外部合作,促成了杜黄新村与诸暨市2025创意产业园的合作运营。村里每年举办麻糍节、抓鱼节、丰收节等农耕特色活动,引进躺鹿牧场露营基地、田上杜黄直播间等新型业态,让乡村呈现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生活美好的全新气象。
结语
绍兴乡村振兴的传奇故事,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绍兴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乡村振兴之路,需要我们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才能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