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恩门,作为绍兴历史悠久的古城门,见证了这座千年古城的繁华与变迁。而其周边的农村,也在时光的流转中经历了从宁静到繁荣的蜕变。
迎恩门的过往
迎恩门,原名迎恩桥,始建于南宋,是浙东古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绍兴历史上重要的城市门户。古时,迎恩门是朝廷官员乃至皇帝到绍兴城必经之地,因此得名。一条古运河,两岸皆人家,迎恩门周边的农村因此得以繁荣发展。
农村的宁静岁月
在迎恩门周边的农村,曾经是一片宁静的田园风光。村民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青砖黑瓦的房屋沿运河两岸铺开,小巷弄堂里,村民们相互熟络,生活节奏悠闲。
邵国勤,一位在迎恩门旁住了40余年的居民,回忆起儿时的生活,他说:“那时候,从柯桥的码头到迎恩门,足足要坐一个上午的船。一路上,除了载客或载货的大船,还有卖西瓜、甘蔗或鱼虾的小贩,慢悠悠地撑着船一路吆喝,一有居民招手,他们就立刻靠岸。”
农村的变迁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迎恩门周边的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7年,绍兴市启动迎恩门环境改造工程建设,这也是我市规模最大的古城保护项目之一。由于征迁范围广,涉及的居民足有2000多户,易地安置的规划在拆迁阶段就遇到层层阻力。
申遗不是做‘盆景’,没有人气,没有乡愁,就谈不上‘人民的运河’,更谈不上文化的传承。”时任绍兴市水利局副
农村的未来
尽管迎恩门周边的农村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绍兴市政府依然坚定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绍兴市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青甸湖周边农村,2025年内完成整村搬迁。随着地铁建设的加速推进,青甸湖周边农村的搬迁也必然加速。而陆游故里一期工程景区提升改造及纪念馆建设项目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预计7月底全面竣工,今年秋季开放迎客。
迎恩门周边的农村,在经历了从宁静到繁荣的变迁后,正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