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农村住房安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绍兴县作为浙江省的一个县级行政区,近年来在农村危房改造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和努力。本文将围绕绍兴县农村危房保障工作,分析其政策背景、改造模式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政策背景
1. 农村危房定义
农村危房是指农户主要居住用房存在结构严重损坏,或承重构件存在重大隐患,随时可能丧失稳定和承载能力,不能保证居住和使用安全的房屋。
2. 政策目标
保障农民群众住房安全和农村困难家庭基本住房条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住房建设质量安全水平。
二、改造模式
1. 农房修缮
对农村困难群众符合农村住房救助条件的,按相关规定进行住房救助。其他存在安全隐患的农房,经初审后,由资质鉴定机构出具危房意见,可进行原址、原面积、原高度修缮。
2. 农房翻(扩)建
城镇核心区外的区域允许利用存量建设用地进行房屋翻(扩)建;若该地块涉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复垦区的,在不改变其集体建设用地性质并符合村镇规划的前提下,也允许进行农房翻(扩)建。
3. 农房新建
城镇核心区外5年内规划建房,需遵循相关规划和审批程序。
三、改造流程
1. 申请条件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补助对象是长期居住在所属危房中的农村农户。
2. 申报程序
符合条件的农村户主向村委会提出申请,经乡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审核、乡镇人民政府审批后,报县住房保障中心备案。
四、未来发展方向
1. 常态化长效治理
从2020年起,全面建立农村危房常态化长效治理改造机制,及时发现新出现的农村危房,并做到发现一户、及时鉴定和治理改造一户。
2. 重点关注低收入人群
农村危房改造重点关注低收入人群,如五保户、特困户、低保户等。
3. 提高建设质量安全水平
提高农村住房建设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农民群众住上安全、舒适、环保的住房。
结语
绍兴县在农村危房改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需不断努力,确保农村住房安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