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山西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积极探索定制化发展新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将深入剖析山西省乡村振兴的定制化发展模式,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一、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山西省自然资源丰富,地理环境多样,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各地根据自身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1. 繁峙县:依托数字农业平台,发展特色杂粮产业
繁峙县依托数字农业平台,整合智能农机,推广无人机精准施肥等先进技术,提高杂粮产量和质量。同时,通过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2. 五台县:发展莲稻共生系统,延伸产业链
五台县运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莲稻共生系统,并配套建设冷链加工中心,延伸产业链,开发荷叶茶等深加工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二、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
山西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1. 宁武县:科技驱动集约化经营
宁武县联合多个村庄打造万亩莜麦基地,引入龙头企业开展机械化种植、深加工全链条管理,通过北斗导航播种等技术实现亩均增产15%。
2. 神池县:创新光伏养殖模式,实现绿色增收
神池县创新光伏养殖模式,建成光伏羊舍,实现棚顶发电、棚内标准化养殖,年光伏收益达18万元。
三、人才振兴,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山西省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1. 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山西省支持和引导农民参与地方劳务品牌建设,加强物业服务、家政服务、文化艺术等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高素质农民。
2. 推动校地合作,培养乡村人才
山西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与刘家堡村开展校地合作,依托MPA教育平台打造政学共育模式的田间实验室,为乡村振兴注入智力与创新活力。
四、生态优先,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山西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乡村绿色发展。
1. 发展生态经济,带动乡村共同富裕
黎城县依托太行山水生态环境优势,通过生态河道治理、滨水商业街等项目,发展生态经济,以山水旅游带动河谷乡村共同富裕。
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宜居环境
山西省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道路修缮、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等项目,营造生态康养的宜居环境。
五、结语
山西省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积极探索定制化发展新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山西省将继续深化改革,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