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汕尾市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创新发展的模式和因地制宜的策略,将农村建设成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本文将深入探讨汕尾农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秘密。
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汕尾农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格局。
1. 渔业生态旅游
汕尾市沿海岸线漫长,渔业资源丰富。晨洲村等地区大力发展渔业生态旅游,推动养蚝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实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5.8万元。
2. 绿茶生态产业
海城镇莲花村盘活当地绿茶种植资源,推动绿茶生态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取得良好效益。
3. 红色旅游产业
下埔村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实现全村农户人均年增收4000元。
二、美丽乡村建设,农民致富是落脚点
汕尾农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注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1. 美丽乡村建设
汕尾市聚焦富民兴村产业,通过打造都市型现代精品农业与精细农业、发展农村电商服务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2. 美丽宜居村建设
汕尾全市共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113个;获得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个,获得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3个,建有10个淘宝镇、4个淘宝村。
三、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有保障
汕尾农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1. 强化基层治理能力
汕尾市持续增强基层治理能力,在汕尾大地绘就了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丽图景。
2. 创新乡村治理模式
汕尾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乡村治理模式,让乡村既有序又和谐。
四、总结
汕尾农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等策略,实现了从贫困落后到美丽宜居的华丽转变。这些成功经验和秘密,为全国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