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来,山东省积极推动乡村阅读,通过农家书屋、乡村书房、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多种形式,让书香浸润乡村,探索乡愁记忆,助力乡村振兴。本文将从农家书屋建设、乡村阅读推广、乡愁记忆传承等方面,详细阐述山东乡村阅读的实践与成果。
农家书屋:乡村阅读的主阵地
农家书屋作为乡村阅读的重要载体,在提供阅读资源、开展阅读活动、创造阅读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山东各地加快推进农家书屋建设,丰富图书资源,举办各类阅读活动,让农家书屋成为周边群众和学生学习知识的加油站。
农家书屋建设
- 完善阅读设施:山东省各地农家书屋藏书量不少于1500册,并配有专职管理员保证书屋正常开放。
- 丰富图书资源:新增国学启蒙、农业指导等书籍,满足群众多样化阅读需求。
- 开展阅读活动:举办书画竞赛、写春联送春联、阅读分享、农民读书节等喜闻乐见的文化惠民活动。
农家书屋活动
- 阅读推广:建立阅读微信群,带动大家养成阅读打卡晒图的习惯。
- 主题阅读:开展“讲党史故事 读万卷好书”等主题阅读活动,提升书屋服务效能。
- 文化惠民:组织志愿者深入农家书屋开展主题阅读推广示范活动,让阅读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乡村阅读推广:点亮乡村阅读启明灯
山东各地围绕线上、线下两条路线,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到乡村阅读活动中来。
线上推广
- 新媒体渠道: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发布精品书单、新书推荐、乡村阅读推广进基层等主题内容。
- 多方联动:形成多方联动的宣传模式,让群众及时了解乡村阅读工作动态。
线下推广
- 志愿服务团队:联合志愿服务团队,开展文化宣传和志愿服务,提高群众的阅读知晓率和参与率。
- 领读人队伍:组建领读人队伍,形成以领读人为网络的乡村阅读新模式。
乡愁记忆传承:留住乡愁,助力乡村振兴
山东各地通过乡村记忆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古村落保护等方式,留住乡愁,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记忆馆
- 老物件陈列:收集农村常见的陈旧器具,记录中国农村发展的足迹。
- 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剪纸艺术、佛头黑陶技艺等。
- 乡愁记忆传承:让年轻人了解传统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留住乡愁。
古村落保护
- 传统建筑保护:修复古村落中的传统建筑,如海草房等。
- 文化基因挖掘:通过微纪录片、深度文字解析等手段,挖掘古村落的文化基因和丰富内涵。
- 乡村振兴:将古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语
山东乡村阅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未来,山东将继续深化乡村阅读工作,让书香浸润乡村,传承乡愁记忆,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