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来,山东省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乡村振兴模式。通过产业升级、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多方面的努力,山东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将揭秘山东乡村振兴的实践,展现其独特魅力。
产业融合:畜光互补,土地资源高效利用
在高青县,鲁西分公司创新打造了“畜光互补”项目,将光伏发电与养殖业相结合。在牛棚顶安装光伏板,既为棚内养殖提供清洁电力,又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养殖户的年均收入,还为乡村经济注入了可持续发展动能。
生态赋能:储能示范项目,实现生态经济双赢
国家电投在高青县内建设了100兆瓦/200兆瓦时储能示范项目,承担削峰填谷的重任,成为高青县创建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试点的核心支撑。这一项目不仅实现了生态保护,还促进了经济发展,实现了生态经济双赢。
民生答卷:驭风行动,共富新篇
高青县启动了“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风电项目,以村企合作、惠民利民为原则,让农民从土地租赁者变身项目股东,使风电发展更多惠及农村农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模式创新:政府、企业、农民铁三角合作机制
高青模式的成功密码在于政府、企业、农民“铁三角”合作机制的高效运转。当地政府统筹政策资源,企业发挥技术与资本优势,农民以土地等入股参与,形成规划共商、建设共管、成果共享的生动局面。
校地合作:赋能乡村振兴实践教学基地
山东公路技师学院在洪门村建立了乡村振兴实践教学基地,与山东山亭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枣庄市穗禾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校企共建、党建联建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庭院经济、文旅融合、绿色低碳等途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数字蝶变:从田间到直播间
菏泽芍药通过抖音电商平台,实现了从田间到直播间的华丽转身。这不仅为农产品上行提供了新范式,也展现了数字经济时代农业转型升级的无限可能。
科技专员:乡村里的智囊团
山东农业大学学生科技专员在乡村开展课题申报、项目研究,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他们穿梭于田间地头,用青春和智慧为乡村注入新活力。
总结
山东乡村振兴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山东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更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