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山东乡村儒学复兴项目,自2013年起,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颜炳罡教授带领义工讲师团队,依托尼山圣源书院,在山东省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活动,以儒学思想为引领,旨在唤醒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本文将探讨传统智慧如何焕发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一、山东乡村儒学复兴的背景
- 文化传承与自信的呼唤:在全球化、现代化背景下,传统文化面临着冲击和挑战,传承与创新成为关键。
-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山东文化底蕴深厚:山东作为孔孟之乡,拥有丰富的儒学文化资源,为乡村儒学复兴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山东乡村儒学复兴的实践
- 普及教育活动:
- 依托尼山圣源书院,讲学半径辐射济南、济宁、聊城、泰安、德州等多个城市的2800多个村镇和700多个社区。
- 结合村民生活,讲授儒学,如孝道、五伦教育等,重构乡村伦理秩序和文化生态。
- 课程设置:
- 开设孝道、礼仪、历史等课程,以故事化、生活化的授课方式,贴近村民生活。
- 引入礼仪专家,演示成童礼、开笔礼、冠礼等儒家生活礼仪。
- 社会效果:
- 截至2017年底,乡村儒学讲堂达到9200多个,举办各类活动逾4万场次,惠及山东省17个地市,参与群众超500万人次。
- 促进了文明乡风形成,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
三、传统智慧如何焕发新活力
- 融入现代生活:
- 将传统儒学思想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如孝道、礼仪等,使之成为现代人的行为准则。
- 在乡村治理、家庭教育等方面,发挥儒学思想的指导作用。
- 创新发展:
- 在传承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使之符合时代需求。
- 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儒学课程,满足村民多元化需求。
- 人才培养:
- 培养一批既懂儒学,又具备现代知识技能的人才,为乡村儒学复兴提供人才保障。
- 鼓励大学生、研究生等参与到乡村儒学实践中,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
四、结语
山东乡村儒学复兴项目,以传统智慧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普及教育活动、课程设置、社会效果等方面的实践,传统智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山东乡村儒学复兴将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