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山东,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重要省份,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正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发展景象。本文将深入剖析山东省乡村发展的新篇章,从政策规划、产业升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揭示这一地区乡村发展的新动向。
政策规划: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制定了《山东省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5-2027年)》,明确提出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该规划围绕十大方面制定27条举措,通过区域布局优化、组织保障强化、乡村文化活化、特色产业富民和人才引育等,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构建四区三带多点”区域布局
规划提出,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按照区域协同、带状示范、点上突破”的总体思路,提出着力构建四区三带多点”的乡村全面振兴区域布局。
- 四区:胶东、中部、鲁南、鲁西四大区域
- 三带:沿黄生态保护发展轴带、运河文化传承利用轴带、海滨陆海统筹轴带
- 多点:各类涉农产业园区及南四湖、东平湖等重点区域
产业升级:培育乡村富民产业
山东省政府出台《关于推动全省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以带动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培育发展动能,积极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乡村富民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 优化产业布局:重点培育打造粮油、果品、蔬菜、畜禽、水产、特色种植六大优势区。
- 培优培强品种:实施农业良种工程,围绕抗逆高产粮经作物、特色畜禽、深远海高价值适养水产、土特产”等方向布局一批工程项目。
- 提升种养水平:实施高效特色设施农业项目,推动农业现代化。
文化传承: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
山东省积极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修复古村落、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式,让乡村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传承地名文化
费县创新实施乡村地名编制新实践”工程,为342条乡村道路命名,谱写了乡村发展新篇章。通过摸底建账、科学统筹、人机结合等方式,为乡村道路命名提供事实支撑和设定依据。
生态保护: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山东省将生态保护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通过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工程、推进生态修复等措施,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山东移动积极发挥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主力军作用,按照上级单位部署要求,因地制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结语
山东乡村发展新篇章正在徐徐展开,通过政策规划、产业升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多方面的努力,山东省乡村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