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石峪,位于河北省遵化市新店子镇,是一个以“当代愚公”精神闻名的小山村。这里曾经是“土如珍珠水如油,漫山遍野大石头”的穷山沟,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本文将揭秘沙石峪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的探索和实践。
一、历史沿革与“当代愚公”精神
沙石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那个年代,沙石峪人面临着无水少土、石头遍布的恶劣自然环境。在老书记张贵顺的带领下,沙石峪人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历经艰苦努力,将昔日的穷山沟变成了良田。这段历史不仅赢得了周恩来总理“当代活愚公”的赞誉,也成为了沙石峪最宝贵的红色财富。
二、绿色发展理念的确立
改革开放以来,沙石峪人没有故步自封,而是积极探寻发展新路径。他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于是,沙石峪确立了“生态立村、绿色发展”的理念,开始探索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绿色发展之路。
三、生态治理与水土保持
沙石峪地处石灰岩山区,水土流失严重。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沙石峪人采取了多种措施。首先,他们修建了大量的石坎、土坎梯田和鱼鳞坑,在梯田上栽种葡萄和果树,修建浆砌护地堤,将“三跑田”变成了“三保田”,即保水、保肥、保土。其次,他们实施了水土保持工程,治理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四、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
在生态治理的基础上,沙石峪开始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他们依托当地资源,引进沙石峪爱国主义教育生态综合体民宿项目,对村民旧居进行精心改造,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民宿小院。同时,他们还发展了玫瑰香葡萄、樱桃等绿色产业,为游客提供丰富的采摘、游玩体验项目。
五、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
沙石峪不仅是一个生态宜居的村庄,也是一个充满红色文化的村落。他们深挖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教育的露天博物馆,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此外,沙石峪还依托遗址遗迹,做优红色旅游,成为游客休闲旅游的好地方。
六、绿色发展成果与启示
沙石峪的绿色发展之路取得了显著成果。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村民收入稳步提高。沙石峪的经验表明,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才能实现乡村振兴。
总之,沙石峪的绿色发展之道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发扬“当代愚公”精神,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之路,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