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来中国乡村振兴的大潮中,莆田市仙游县的一系列试点村成为了探索和实践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窗口。这些试点村通过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努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一、创新驱动:科技赋能农业发展
在仙游县的试点村中,科技创新成为了推动农业发展的关键力量。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该校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展了多项农业科研项目,如文旦柚专用有机肥的研发和应用,有效提升了文旦柚的产量和品质。
1. 文旦柚专用有机肥
福建农林大学的廖红教授团队针对文旦柚的营养需求特性,研发了专用有机肥。这种肥料通过精准施用,显著提高了文旦柚的挂果量和品质,同时也降低了裂果率。
2. 水稻-木耳轮作模式
在石苍乡,福建理工大学与当地合作,推广了水稻-木耳轮作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还促进了农业生态休闲产业的发展。
二、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与产业融合
莆田试点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保护,推动生态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1. 生态茶园
在金溪村,生态茶园的建设成为了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通过立体化的生态茶园经营模式,不仅保护了水土,还提升了茶叶品质,使茶产品远销海外。
2. 生态工业
在仙游县,生态工业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木兰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为例,该项目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同时,也注重生态保护,实现了绿色发展。
三、人才培养:智力支持乡村振兴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仙游县通过与省内高校的合作,引进了大量的科技人才和智力资源。
1. 高校赋能乡村振兴
仙游县与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10所省内高校合作,共同开展乡村振兴研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运用。
2. 柔性引进专家
仙游县柔性引进了5名高校教授担任乡村振兴研究院专家,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四、总结
莆田试点村的成功经验表明,乡村振兴需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支持。通过科技赋能、生态保护、人才培养等措施,试点村成功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