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有效的乡村治理。近年来,我国各地积极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将从创新治理模式的角度,探讨如何破解乡村治理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一、乡村治理面临的难题
治理主体缺乏积极性: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留守在农村的妇女、儿童和老人难以承担起乡村治理的重任,导致治理主体积极性不高。
治理模式僵化: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往往依赖于村支两委,缺乏创新和活力,难以适应新时代乡村治理的需求。
治理手段单一:乡村治理手段单一,缺乏多元化的治理方式,难以有效解决乡村治理中的复杂问题。
治理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不足,导致治理效率低下,难以满足信息化时代的需求。
二、创新乡村治理模式
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创新治理模式:
“五老”协会模式: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退伍军人、老村医等“五老”人员的正面引领作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公众参与的乡村治理体制。
园周”服务模式:以片区联动为核心,将园区租赁房屋与村民租赁房屋的管理服务有机结合,提升园区及周边区域的整体环境。
积分制”模式:将乡村治理与乡风文明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环境保护、主导产业发展等各项重点任务结合起来,通过民主程序把农民日常行为转化为数量化指标,进行评价并形成分值。
多元化治理手段:
法治手段: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村民法治意识,推动乡村治理法治化。
德治手段: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文明乡风,加强道德建设。
科技手段: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乡村治理效率。
加强治理信息化建设:
加大农村宽带建设:提高网络覆盖面,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开发乡村治理信息系统:实现乡村治理数据化、智能化。
三、创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创新治理模式能够有效破解乡村治理难题,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创新治理模式能够优化乡村营商环境,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改善乡村生活环境:创新治理模式能够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村民生活条件。
增强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创新治理模式能够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增强村民获得感、幸福感。
结语
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是破解乡村治理难题、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各地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