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早稻增产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创新技术,走上一条绿色增收之路,实现乡村早稻的增产目标。
一、生物防治技术,绿色除草新路径
在增城农投集团的朱村万亩丝苗米种植基地南部片区,生物防治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技术利用植物源提取的生物除草剂,有效诱导杂草种子休眠,抑制杂草生长,同时提高肥效利用率,改良土壤环境,助力水稻生长。与传统的化学除草剂相比,生物除草剂对秧苗无副作用,且有助于环境保护。
1. 生物除草剂的优点
- 抑制杂草生长:有效防止杂草与水稻竞争养分、水分和阳光。
- 提高肥效利用率: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 改良土壤环境:调节土壤酸碱度,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
- 无副作用:对秧苗生长无不良影响。
2. 应用案例
增城农投集团在约6.7公顷的试验田中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稻田内几乎见不到杂草,水稻长势良好。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增产增收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以江宁区东山街道佘村社区为例,通过提高机械化水平、改善灌溉条件等措施,实现了粮食增产超10%。
1.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特点
- 提高机械化水平:方便大型农机下田,提高生产效率。
- 改善灌溉条件:实现旱能灌、涝能排,保障作物生长所需水分。
- 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提高农田的抗灾能力。
2. 应用案例
六合区雄州街道砂子沟社区种植基地,在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后,预计亩产可达700公斤,同比增产超10%。
三、再生稻种植模式,一田多收
江西吉水县黄桥镇太坪村推广“稻再油”耕作模式,实现一年两季丰收。这种模式在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还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和提升。
1. “稻再油”耕作模式的特点
- 一年两季丰收:提高稻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
- 保持土壤肥力: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和提升。
- 生态环保: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2. 应用案例
吉水县通过推广“稻再油”耕作模式,实现了一片稻田两次丰收,为全县粮油生产增产丰收作出了贡献。
四、绿色水稻强化栽培技术,高效生产新路径
中国农业大学推广的绿色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具有省种、省水、省工、省育苗物资等优点,是当今世界水稻生产先进栽培技术。
1. 绿色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特点
- 省种、省水、省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 环保、增产、节成本、增效益: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
- 适应性广:适用于多种水稻种植区域。
2. 应用案例
绥化永安农场、双河农场等地通过推广绿色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实现了增产提质增收的好效果。
五、总结
通过创新技术,走上一条绿色增收之路,是实现乡村早稻增产的重要途径。各地应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技术、高标准农田建设、再生稻种植模式和绿色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