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社区互助成为推动乡村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探讨乡村社区互助的内涵、模式及其在构建和谐共生乡村中的重要作用。
一、乡村社区互助的内涵
乡村社区互助是指在乡村社区内部,通过村民之间的相互帮助、资源共享、共同参与等方式,实现社区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共同解决社区发展中的问题,提高社区整体福祉的一种社会现象。
二、乡村社区互助的模式
村社共建模式: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纽带,通过组织共建、发展共促、资源共享、文明共育等方式,深化合作,推动乡村社区共同发展。
互助养老模式:以村为依托,社会化运营的方式,为农村特困、独居、空巢、留守老人提供定期接力式亲情互助服务,实现老有所托、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资源共享模式: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社区成员提供更多便利。
志愿服务模式: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发挥志愿者作用,搭建服务平台,为社区成员提供多样化服务。
三、乡村社区互助在构建和谐共生乡村中的作用
促进乡村经济发展:通过互助合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村民收入。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通过互助合作,增强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意识和能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增进社区凝聚力:通过互助合作,拉近邻里关系,增进社区成员之间的感情,形成和谐共生的社区氛围。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互助合作,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社区成员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案例分析
以桂林市七星区漓东街道空明社区为例,该社区与朝阳乡合心村委党总支部签订《六方会商”党建引领契约化共建承诺书》,建立乡村社区互助共建机制。双方通过共享田园体验官等活动,实现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充分发挥了区域相邻、产业相连、资源相融的乡村社区联动优势。
五、结论
乡村社区互助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通过共建共享,乡村社区可以构建和谐共生的新篇章,为我国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