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重大举措,而金融支持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然而,长期以来,乡村融资难题一直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将深入探讨乡村融资难题的成因,并分析我国各地创新筹资新路径的实践案例,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乡村融资难题的成因
- 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对农村地区的了解不足,难以准确评估贷款风险,导致信贷资源难以有效配置。
- 担保抵押难:农村地区缺乏可抵押的资产,贷款担保难,限制了农村居民的融资渠道。
- 金融服务不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网点较少,金融产品和服务种类单一,难以满足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 融资成本高:由于风险较大,农村地区融资成本普遍较高,加重了农村居民的负担。
二、创新筹资新路径的实践案例
1. 封开县“政银”合作模式
封开县通过“政银”合作模式,由政府提供风险补偿基金和融资贴息资金,金融机构发挥金融杠杆效应,为符合条件的农业经营者提供风险补偿基金担保和全额贴息贷款。这种模式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提高了贷款发放效率。
2. 新疆金融业多渠道支持乡村振兴
新疆金融业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担保合作等方式,搭建联动机制,解决金融资源分散化问题。同时,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引导金融资源聚焦发力,降低融资成本。
3. 工商银行浙江省金华分行推进乡村振兴
金华分行通过开发个贷移动IPAD端受理系统,提升个人贷款操作的移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同时,推广“工银兴农通”App,构建线上综合服务体系,打通乡村与金融的“最后一公里”。
4. 搭建“银政”合作新模式,解决乡村旅游融资难题
通过出台扶持政策、扩大融资主体、创新融资模式、完善金融服务等方式,为乡村旅游提供金融支撑。如推出民俗户贷款政策,降低贷款利率,减轻低收入户贷款负担。
5. 玉溪市“金融助理”破解农村融资难题
玉溪市派驻乡村振兴金融助理,助力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水平、乡镇公共基础设施水平、乡镇公共服务能力、乡村产业发展水平。金融助理通过实地走访,为农户量身定制贷款产品,解决农民贷款难、手续繁、融资贵等问题。
6. 工商银行破解“三农”融资难题
工商银行通过创新农业种植贷款产品、开通专属信贷申请通道、拓展服务模式等方式,为三农客户提供专属、便捷、优惠的服务。如推出“种植e贷”产品,支持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办理。
7. 山东冠县打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新模式
冠县通过加快金融服务创新,丰富金融乡村振兴“新载体”,着力破解乡村振兴金融供给不足难题。如成立乡村振兴金融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金融工作方针,常态化开展金融服务进企下乡活动。
三、结论
乡村融资难题是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通过创新筹资新路径,如“政银”合作、多渠道支持、金融助理、创新产品等,可以有效解决乡村融资难题,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在今后的发展中,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创新筹资新路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