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未来乡村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破解乡村教育新篇章,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构建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素养等方面,探讨乡村教育创新素养提升之路。
一、构建课程体系,培养核心素养
1. 多元化课程设置
乡村学校应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这包括:
- 基础型课程: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同时结合乡村校情,实现课程思想的精准化落实。
- 拓展型课程:依托修身、智博、健将、才艺等课程,开发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校本课程,体现多样化和选择性。
- 探究型课程:依托实践和共进课程,开发创新类、研学类等特色校本课程,体现研究性和实践性。
2. 五育融合视域下的课程实施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贯彻“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视域,培养学生在身心健康、才智多元、行为自主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二、创新教学模式,回归学生主体
1. 三段多步自主课堂范式
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推进若干环节,改变教和学的方式。课前预习激发问题情境,课中聚焦核心问题,课尾突出学习效果反馈和评价。
2. 问题项目化学习特色
教学重心由教转为学,让学生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和知识的连接,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三、提升教师素养,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1. 教师数字素养提升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应具备数字素养,以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 教师教育素养提升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丰富的科学和文化知识以及教育研究方法的知识。通过培训、研讨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育素养。
四、总结
乡村教育创新素养提升之路是一条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道路。只有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师素养,才能破解乡村教育新篇章,培养更多有担当、有能力的乡村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