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安徽省滁州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带来了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更在粮食增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将深入探讨滁州农村粮食增收的成功密码,揭示安徽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一、政策引领:夯实农业基础
1. 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滁州市政府将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实施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
2. 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耕地质量,增加粮食产量。截至2023年,滁州市新建高标准农田超200万亩。
二、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生产力
1. 农业机械化
滁州市农机总动力超过7194.5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5%,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生物育种
推进种业振兴,全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达12家,居全国第2位,为粮食增收提供科技支撑。
三、产业升级:优化农业结构
1. 优质专用粮食发展
滁州市绘制优质专用粮食地图,探索单种、单收、单储和专用的优质专用粮食发展道路。
2. 高标准农田改造
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454.6万亩,为粮食增收提供坚实基础。
四、市场拓展:拓宽销售渠道
1. 收购预案制定
滁州市因时因势制定收购预案,准备充足的空仓、资金和运输工具,确保粮食顺利销售。
2. 政策支持
提供政策、资金、信贷、监督等各项收购服务,保障农民利益。
五、数字赋能:推动智慧农业
1. 信息化平台建设
滁州市建成“一中心三平台”的大综合一体化平台,为乡村治理和农业生产提供信息化支撑。
2. 5GAI高清摄像头
利用5GAI高清摄像头,实现对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和预警预报。
六、案例分享:小甸镇的农业托管
1. 小田变大田
通过“大托管”改革,将零碎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实现规模化种植,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土地整理
调整地块布局,消除细碎田块,实现田成方、渠成行、规模适中,便于机械化作业。
七、结语
滁州市在乡村振兴和粮食增收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为安徽省乃至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政策引领、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市场拓展和数字赋能,滁州市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