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创新治理模式,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成为当前农村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将结合近年来各地农村治理的创新实践,探讨创新工程如何重塑乡村和谐生活。
一、创新治理模式,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1. 精细化网格构建,重塑基层治理架构
以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邹家村为例,依据地域相邻、人口相近的原则,对全村进行了精细化网格划分。通过设立十户长、微网格长等,构建起紧密相连的基层治理网络,为后续治理措施的落地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2. 积分量化机制,激发村民内生动力
邹家村制定了《邹家村村民美德信用积分考核办法》,将美德信用积分等同于一元钱,使村民能够直观感受到自身行为的价值。通过积分量化,村民的每一次善行义举都被记录在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激励,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参与村庄建设、遵守村规民约的积极性。
二、数字化管理平台,提升治理效率与透明度
1. 积分管理数字化
以“寨里亲”小程序为例,实现了积分的实时加减、统计查询以及兑换消费等功能。村民只需通过手机,即可随时随地了解自己的积分情况,参与积分兑换。
2. 治理过程透明化
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治理过程更加透明、公正,有效提升了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体验感。
三、多元兑换场景,拓展美德激励边界
1. 拓展积分兑换场景
邹家村不断拓展积分兑换场景,覆盖了万米山洞精酿啤酒厂、松舟生态园、憨兜洗车等,使美德信用积分更具实用性。
2. 提升村民参与积极性
通过多元兑换场景,村民的参与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经验借鉴与启示
1. 以人民为中心,共建共享
农村治理创新应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 创新驱动,绿色发展
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多元价值,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可持续内生动力。
3. 统筹协调,突出重点
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数字乡村建设。
4.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根据地方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农民接受程度等明确建设重点。
5. 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构建一整套推进机制,进行科学规划,强化投资建设,加强制度创新。
五、结语
农村治理创新工程为重塑乡村和谐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撑。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治理模式,以人民为中心,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实现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