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治理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社区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探索出一条符合农村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区治理新模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社区治理的现状与问题
1. 治理主体单一
目前,我国农村社区治理主要依靠村委会,村民参与度不高,治理主体单一。这导致治理过程中缺乏多元参与,难以满足村民多样化的需求。
2. 治理机制不完善
农村社区治理机制不完善,如民主决策机制、监督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等尚不健全,导致治理过程中出现不公平、不透明等问题。
3. 治理能力不足
农村社区治理能力不足,表现为治理手段落后、人才缺乏、资金投入不足等,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治理问题。
二、农村社区治理新模式探索
1. 深化基层民主建设
(1)完善民主选举制度,确保村民直接参与村委会选举,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加强村务公开,提高村务决策透明度,保障村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2. 推进多元共治
(1)构建政府、村委会、社会组织、村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
(2)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矛盾调解、公益活动等方面的作用,形成治理合力。
3. 完善治理机制
(1)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确保决策科学、民主、透明。
(2)加强监督机制,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作用,保障村民合法权益。
(3)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妥善处理村民之间的利益关系,维护社区和谐稳定。
4. 提升治理能力
(1)加强治理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治理队伍。
(2)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农村社区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5. 创新治理手段
(1)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提升农村社区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2)推广成功经验,借鉴先进地区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创新。
三、案例分析
以上海市闵行区梅陇镇永联村为例,该村通过以下措施探索出一条乡村治理新路径:
物业自治:建立物业自治新模式,打通农村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
党建引领: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健全农村治理体系,成立由村民参与的村属物业公司。
完善保障链:探索健全管理制度,设置服务标准,实现封闭管理、环境改善、服务到位、制度健全、群众满意。
塑造自治链:聘用本村村民担任物业公司负责人及党支部书记,选用本村村民作为工作人员,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
四、总结
农村社区治理新模式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通过深化基层民主建设、推进多元共治、完善治理机制、提升治理能力、创新治理手段等措施,有望实现农村社区治理的现代化,为共建和谐家园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