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农村路,是连接城乡、承载着无数记忆的纽带。它见证了中国农村的变迁,也承载着一代代人的乡愁。从泥泞的土路到宽敞的柏油路,农村路的变化,不仅改变了农民的出行方式,更改变了农村的面貌。
土路的记忆
在过去,农村的路大多是泥泞的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那时,人们出行极为不便,尤其是下雨天,路面上泥泞不堪,行走困难。
案例一:泥土路
我的老家在巴河镇的一个偏静幽美的小村。那里地势平坦,田地肥沃,门口一条小河流入清代状元陈沆描绘的“日有千人撒网,夜有万盏明灯”的望天湖。美中不足的是交通闭塞,一条七弯八拐、崎岖不平的黄泥土路是通向外面的主干道。
那时,行路难是村民最烦心的事。长期生活在那里的人总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只要连续几个晴天,路上就会布满尘土,汽车跑过,尘土飞扬。如果遇上一场大雨,一脚踩下去,鞋底便沾满泥巴,又厚又重;自行车往上一走,车轮很快变得又粗又肿,被泥巴卡得死死的,这个时候必须找根棍子清除车轮上的泥巴,没办法时只得扛起自行车走到稍好的路段再骑。
农村路的变迁
随着时代的进步,农村路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从砂石路到水泥路,再到现在的柏油路,农村路的变化,不仅提高了农民的出行效率,更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案例二:四好农村路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路网逐步完善。以宁德市霞浦县的四好农村路为例,它连接着高罗、海尾、大京、小京、下尾岛等重要风景区和旅游度假区,并途经12个村庄。这条公路不仅串起沿线一路好风景,也让沿途村民腰包越来越鼓。
从寿宁县城驱车出发,沿着宽敞的公路行驶不到一个小时,便可抵达下党乡。而在三十多年前,这里没有一条公路,一条长7.5公里、宽不足两米的羊肠小道,是进出下党的唯一通道,村民们进城走路要走一天才能到。
农村路的未来
农村路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农民的出行条件,更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未来,农村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案例三:交通先行,乡村振兴
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交通先行至关重要。农村路的建设,将带动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总之,农村路的变化,不仅改变了农民的出行方式,更改变了农村的面貌。它见证了中国农村的变迁,也承载着一代代人的乡愁。让我们共同期待,农村路在未来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