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东这片土地上,有许多默默奉献的农村教师,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照亮了无数农村孩子的求学之路。退休后的他们,依然心系教育,用自己的方式继续传递着教育的温暖。本文将讲述几位丹东农村退休教师的故事,展现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一、张连友:义务教授音乐,让音乐成为孩子的梦想
张连友,一位年逾八旬的退休教师,他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退休后的几十年间,张连友老人义务给上不起乐器兴趣班的困难家庭孩子教授钢琴、手风琴、电子琴。他说:“我不想让音乐对任何一个孩子来说是奢侈品。”
1.1 童年音乐启蒙
张连友老人对音乐的爱好是与生俱来的。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喜欢那些能发出乐声的东西,并曾不断尝试着自己制作乐器。
1.2 退休后的选择
退休后,张连友老人开始担任东升社区东昌支部书记。在工作的时候,他了解到附近有一户人家生活很困难,家里有一个7岁的孩子非常喜欢音乐。于是,张连友老人决定义务教授这个孩子。
1.3 教育成果
在张连友老人的教导下,这些孩子有的考上了清华大学,有的早早开始工作,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即便已经从张老师那毕业了,他们始终都惦记着这位带他们走上音乐道路的老人。
二、张斌:丹东二中的坚守与传承
张斌,丹东二中的一位退休教师,他在教师生涯的最后近20年在二中度过。张斌老师认为,二中是培养人、锻炼人的地方,更是识别人的地方。
2.1 二中的教育理念
张斌老师认为,二中是学府,是舞台。二中的老一辈很多人都是皓首穷经、满腹经纶,看似寻常却奇绝,都有自己的绝活;二中年青一辈也都是奋发向上各具特长的精英;二中的学生都是素质好,有理想,对学习有强烈渴望的学子。
2.2 教师的使命
在二中,张斌老师深刻体会到做老师的价值,同时也感受到了做老师的光荣和不易。他认为,教师是神圣的托付,肩担着孩子们的希望和未来。
三、孙玉福:为农村孩子点亮希望之光
孙玉福,一位从教26年的农村教师,他用自己的坚守和奉献,为农村孩子点亮了希望之光。
3.1 赤子之心
1993年,孙玉福从丹东师专毕业后,怀着一颗赤子之心重返家乡,走进爱阳镇凤煤子弟中学,成为一名数学教师。
3.2 义务补课
孙玉福老师始终坚持给学生补习,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寒暑假,而且从来都是分文不取。为了学生们的学习,他不但搭上了自己的休息时间,还自掏腰包承担了学生们学习时的取暖和照明费用。
3.3 教育成果
在孙玉福老师的教导下,无数孩子从他手中走向高中大学、走向社会,成为律师、医生、教师。
四、结语
丹东的农村教师们,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教育的真谛,用自己的坚守和奉献,为农村孩子铺就了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他们的故事,是岁月的见证,也是对教育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