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地区出现了严重的荒芜现象。这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国家粮食安全构成了挑战。本文将探讨农村荒芜现象的现状、成因以及可能的振兴之路。
一、农村荒芜现象的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耕地撂荒问题日益严峻。据统计,2019年我国耕地长期撂荒率达5.94%,加上短期和季节性撂荒,总占比超20%。2020年这一比例再升至20.79%,其中粮食主产区撂荒率高达7.38%。耕地撂荒不仅浪费了珍贵的土地资源,更对农业生产稳定性、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乃至国家粮食安全构成了不容忽视的挑战。
二、农村荒芜现象的成因
- 劳动力流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导致农田无人耕种,荒废现象加剧。
- 农业比较效益偏低:种粮的收益和成本只能勉强平衡,甚至会出现亏本,导致耕地抛荒撂荒现象。
- 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耕作条件恶化、基础设施差的丘陵岗垅和低洼圩区,易涝易旱,投入多产出少,甚至有投入无产出,农民不愿耕种,导致土地大面积成片抛荒。
- 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土地流转处于自发、无序状态,基层乡村干部在土地承包管理工作中缺乏力度,存在畏难情绪,不愿作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致使部分土地抛荒撂荒。
三、振兴农村荒芜之路
- 提升耕地产量:对于平原区的宜耕地,应将符合条件的耕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提升耕地质量,完善水路林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建。
- 发展现代农业: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 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引导土地合理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 加强农村人才培养: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四、案例分析
以重庆永川区八角寺村为例,该村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园,成功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八角寺村将农业与旅游相结合,打造了以“十里荷香”为主的特色生态园,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结论
农村荒芜现象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通过提升耕地产量、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和加强农村人才培养等措施,推动农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