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省,农村耕地收入的新突破得益于一系列创新举措和科技进步。以下将详细探讨黑龙江省农民如何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增收致富。
一、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黑龙江省依安县创新建立了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五统一”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即统一平台赋能、统一农业生产、统一资金监管、统一产品销售、统一收益分配。这一模式有效提升了农业竞争力,实现了农民增收。
1.1 深度动员与个体入股
通过党支部的引领,农户以自有承包地入股,村集体以集体耕地入股组建合作社。例如,赵雪松通过加入合作社,每亩耕地净收入显著提高。
1.2 强化吸引与新型创业
合作社引入了新技术和现代化管理,如农机合作社和农技专家的田间管理服务,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产量和收益。
二、特色农业发展
黑龙江省各地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如汤原县的五味子基地、复州湾的盐田虾养殖、潞城区的花生种植等,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增收途径。
2.1 五味子基地
汤原县的五味子基地不仅美观,药用价值极高,成为当地增收的金钥匙。优质道地药材种植面积的拓展,为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2.2 盐田虾养殖
复州湾的盐田虾养殖利用盐田资源,总产量超过450万斤,总产值达到1.05亿元,惠及当地三分之一农户。
2.3 花生种植
潞城区的百亩花生通过现代化烘干技术,保障了花生的品质与口感,为农户增收添砖加瓦。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
黑龙江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1亿亩,提升了粮食生产能力,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收入来源。
3.1 黑土地保护与种业创新
黑龙江省重点推进种业创新和黑土地保护,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为农业增产提供了坚实基础。
3.2 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通过增发国债支持,黑龙江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1亿亩,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农业机械化
黑龙江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4.1 农业机械化率
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07%,稳居全国首位。
4.2 农业机械化建设
通过报废和更新农机、推广先进适用播种和收获机械,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五、温室大棚蔬菜
黑龙江省宝清县通过发展温室大棚蔬菜,实现了“抢鲜”上市,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5.1 温室大棚蔬菜种植
宝清县建设村的温室大棚里种植了绿色无公害的蔬菜,通过提前预订,年均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6万元。
5.2 农业产业园规划
宝清县规划了120亩农业产业园,准备建设高标准暖棚和冷棚,种植绿色蔬菜水果,持续增加村集体收入。
总结
黑龙江省农民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特色农业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机械化以及温室大棚蔬菜等多种途径实现了增收致富。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也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